摘要:初读文章,也只是看着插画觉得闰土项带银圈既奇怪又有趣,等长大后上中学才知道,闰土后来变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语少言的人,毫无少年时的灵气,这前前后后的变化不免让人感到唏嘘,人生多变,谁也无法预料。现在知道了,原来古人将狼、虎、豹都要归于毛虫,从晋代的《搜神记》开始,人们就把老虎明确地称为大虫。

小学语文课本的5张插画,能全认出的不简单,网友:满满都是回忆

说起童年,能勾起你回忆的都有些什么?是儿时玩伴的音容笑貌,是那总令你垂涎三尺的小吃零食,还是那你追我赶的欢乐时光,亦或是小学语文课本上那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画呢。

记得小时候,每逢开学,大家都是叫苦不迭,因为马上就要交寒暑假作业了,要么就奋笔疾赶三十页,要么就破罐子破摔,等着面对老师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要说开学还有什么让人值得高兴的事,那就是发新课本了。当然,大家感兴趣的肯定不会是数学、英语之类的,多半是翻看语文、科学、手工实践这些课本上有哪些好玩的有趣的插图。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小学语文课本插画。

一、闰土和他的猹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寥寥几笔,一个聪明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记得很清楚,文章下面有“题目是编者加的”这么一个注释,当时不懂何为编者,编者加的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初读文章,也只是看着插画觉得闰土项带银圈既奇怪又有趣,等长大后上中学才知道,闰土后来变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语少言的人,毫无少年时的灵气,这前前后后的变化不免让人感到唏嘘,人生多变,谁也无法预料。

二、老班长和他的鱼钩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篇课文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老班长发现同志生病后,给三位生病的同志吃鱼肉,自己只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最后英勇牺牲了。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就珍藏在博物馆中。老一辈革命战士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感人至深。

三、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这个故事真的是耳熟能详,原来古人小时候也是喜欢调皮捣蛋,玩着玩着把自己玩到水缸里了。小时候一直很好奇,那个被司马光救了的倒霉孩子是谁呢?现在知道了,他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长大后移居西龙堤南坡,在那建了个亭子名曰“感恩亭”,以感念司马光救命之恩,

据说上官氏的后人大多都知晓此事。

四、武松打的那头虎

当时学这篇文章时,有一个感受就是标注了好多拼音,有好多不认识的字。当时觉得武松特别厉害,简直如同天神下凡英勇无比。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文章说武松打的是大虫,怎么不用老虎呢,大虫又是什么。现在知道了,原来古人将狼、虎、豹都要归于毛虫,从晋代的《搜神记》开始,人们就把老虎明确地称为大虫。

五、曹冲称的那只象

年仅五、六岁的曹冲,智慧可不亚于成年人,吴主孙权送了曹冲一头巨象,曹操高兴的同时也很好奇大象有多重,众人一时间束手无策,这时年幼的曹冲想到了一个办法,将大象赶至船上,刻录船吃水深度,再以等重石头替换。古人可没学过物理,也不知道“等量替换法”,曹冲能想出这个办法实在是不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