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在支持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方面提出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每年将组织约2000名民营企业家到“双一流”大学培训学习;支持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开展企业主体系列职称评审;外地户籍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子女申请就读小学或初中的,可“免试就近入学”。(11月11日《羊城晚报》)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不乏亮点。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所以,启动和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壮大发展民营企业家队伍;通过政策惠顾,让民营企业成为吸纳人才、培育人才的“蓄水池”,可谓是抓住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每年将组织约2000名民营企业家到“双一流”大学培训学习,这个规模不可谓不大。民营企业家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而在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方面,或许存在不足。从企业的角度看,让民营企业家走进校园,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民营企业家的知识体系,扩展视野,提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校园内宣传民营企业,为未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双选,创造条件。

从高校的角度看,也需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企业家走进校园。自去年以来,很多“双一流”大学启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当今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都需要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的工程科技人才,同时改造升级传统的大学工科专业。在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新工科”建设一方面要与市场接轨,加大校企合作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要与新技术融合,与新产业、新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使大学工科的人才培养,适应新业态的发展。然而,揆诸现实,不得不说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仍有待加强。大学对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零距离深度接触,而市场的风起云涌传导到大学的学科建设上,也显得比较漫长。

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家走进校园进行系统培训,事实上也是大学“新工科”建设与产业需求的一次对接机会。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交叉融合型人才,新经济模式的诸多要素如何融入大学的学科建设中,从而促进“新工科”培育和发展,也可以被大学从企业家进校园中所汲取。所以说,大规模民营企业家进校园,当是一举两得的事,其可能成为民营企业家与大学“新工科”建设共同成长进步的契机。

(燕赵都市报 燕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