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IVD(In-Vitro Diagnostics,体外诊断)进入高速发展期,虽然比欧美国家起步晚,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投入增加、人民消费水平升级、政策利好刺激、诊断技术突破、医疗卫生改革深入等因素,使得体外诊断行业不断提速,国内优秀的上市公司与创新企业明显增多。

文丨张楠

国外巨头仍占主导

按不同的检测原理和方法,IVD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血液诊断、凝血类诊断、流式细胞诊断、组织诊断以及床旁快速诊断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等。

分析IVD行业产业链,上游是研发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的企业,及提供原材料的厂家;中游以产品经销和流通为主营的公司;下游是产品与服务的终端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第三方检验机构和个人客户。

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而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在2016 年市场超过 550 亿,行业增速为 18%,远高于全球8%的增速。专家预计,

未来五年国内体外诊断还将保持15%的复合增速,2020年整体规模有望达到640亿元。

虽然国内IVD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体外诊断厂家已达600家,但据中信建设证券调研,整体呈现规模小、品牌分散,由国际品牌主导的特点,

比如国内IVD上市龙头企业,收入中有近7%来源国外品牌的业务代理。

在国内拥有高市场份额的外企,包括罗氏、雅培、丹纳赫、西门子、希森美康等巨头,

这五家市场占有率合计40%,本土优秀企业占20%,剩余40%市场由600家中小企业共同瓜分。

可见国内体外诊断行业,与国外巨头相比有不小差距,在抢占高端客户方面仍处于劣势,具有巨大上升潜力,所以抓住创新机遇,升级革新技术,推出IVD新品和服务,实现进口替代,将是国内IVD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

国内市场迎来爆发

再细剖中国体外诊断市场,80%的市场份额是诊断试剂,另外20%是诊断仪器,

生化检验领域,是中国传统IVD细分子行业,也是产业化程度最高、最成熟的领域。

所以近年来行业发展进入缓慢上升期,其增速预计已降至10%。过去一二十年,国内医院一般采购国外全自动生化仪,由国内厂家生产配套试剂,如此降低高昂的进口试剂成本,但伴随近几年迈瑞、科华、迪瑞等国产品牌的兴起,国内企业也有实力生产仪器,形成仪器加试剂一体化的销售模式,不仅大幅降低行业成本,也符合客户的根本利益。

免疫诊断领域,其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体内各种蛋白、抗体及病原微生物抗原的蛋白类检测。目前市场主流技术为酶联免疫 ELISA 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技术。其中,化学发光技术由于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更受市场欢迎,有望逐步取代酶联免疫占领更广阔市场。

但国内现状是,酶联免疫配套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化学发光仍有赖进口。在国产化学发光企业中,新产业、安图生物、迈克生物都是新晋级的产业佼佼者,这类企业如果能不断突破创新,未来盈利将非常可观。

微生物诊断领域,目前国内检验实验室大多采用传统的菌种鉴定手段,耗时耗力,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新技术呼之欲出,比如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和设备,

由于不同细菌的代表性蛋白指纹图谱不同,能鉴定出更多种类的生物病原体,且平均耗时仅1~2分钟。目前来看,国内微生物质谱鉴定设备基本以外国品牌为主,且只有部分医院才有资金引进设备,所以该领域市场潜力也巨大。

分子诊断领域,在精准医疗的高热膨胀下,该领域发展备受瞩目,

随着贝瑞和康和华大基因的先后上市,人们对基因领域怀有极大希望和热情。比如NIPT和肿瘤基因检测两大板块应用前景看好,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还将带动个体化用药指导等应用的发展。虽然整体上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小,但增长迅速,据中信建设证券统计,2016 年市场规模超过100 亿元,增速超过20%。

POCT(即时诊断或床旁检测),是在现场利用便携式仪器及试剂快速采样、获取结果的检测方式,属于IVD行业新起之秀。

体积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及时化的 POCT 产品应用场景更广,包括个人健康管理等。

但目前POCT仍是国外企业霸占主要市场,国内实力明显不敌。

主要代表企业有美国的艾美利尔 (Alere)、雅培、碧迪以及罗氏四大巨头,国内优秀龙头有基蛋生物、万孚生物、明德生物、瑞莱生物等。

上市企业上游居多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从列表看出,上市时间与公司市值间没有必然关系,IVD企业主营业务以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销售一体化为主,上游技术公司数量居多,下游以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服务企业为主要力量,如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迪安、诊断等,其总市值也排名靠前,当然IVD并非其唯一业务,只是众多科技服务中的一个分支;此外中游企业,主要以2B的产品销售与服务模式为特色,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如塞力斯、阳普医疗等,其市值相对较低。

26家龙头中不乏典型企业值得关注:

安图生物(603658)

安图生物收购多家技术企业,也获得东芝生化仪和试剂的代理权,如果结合自身化学发光业务,预计2018年将推出国产首套检验流水线系统,这将助推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在微生物检测方面,安图生物的质谱仪预计2018年初上市,上市后产品有望迅速放量。

艾德生物(300685)

透景生命(300642)

其余新晋企业还有

迈克生物(300463)

,以自产试剂配合代理仪器销售模式为主,目前已成为化学发光领域的引领企业,但目前其代理国外产品的营收占比仍超50%,自产产品上升空间大;

万孚生物(300482)

自成立以来,公司销售量逐年攀升,已成为POCT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检测技术由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阶段,将定量检测发展为市场主流。

除了新上市企业,还有早功成名就的企业也值得研究。比如,

科华生物(002022)

是国内首家IVD上市企业,产品线完整涵盖临床免疫诊断、化学诊断、分子诊断试剂和POCT仪器等。数据显示,科华生物近十年均保持稳定的增长,生化诊断与分子诊断业务占据60%。

外有政策内有技术刺激

对IVD行业而言,眼下正处于宝贵的时代机遇。

对外有一系列医改政策推动。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两票制、分级诊疗的政策出台都对体外诊断带来变革。

以控费降低医疗成本来说,不论是医保费用下降还是打击药品价格,都促使国内试剂生产企业尽早实现进口替代,对本土研发企业而言是绝对利好;分级诊疗落地实施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投入发展,让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发挥第一道检测诊断的“守门人”作用,以节约社会成本,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同理,第三方检验实验室也将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引进各种新型诊断技术,推动IVD行业发展。

对内促进IVD发展的驱动力是新兴技术。从形态学到实验学再到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崛起与升级,让IVD出现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

实际上,技术进步是IVD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在技术、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才能赢得激烈竞争。

展望未来行业发展,

可以预见行业集中度会加剧,领先巨头力量会越发壮大,打破现今品牌分散的混乱局面。

600家企业分瓜40%市场的格局不会持续太久,将来一定会上演“大鱼吃小鱼”的弱肉强食的戏码,强者恒强可能是IVD行业趋势之一;据专业人士分析,

由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单个企业的检测品类必须要齐全,才能满足客户打包采购的实际需求,所以发展多线业务,完善品类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

最后是

政策鼓励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也会整顿行业乱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高质量、高水准的检验流程将是各企业的永恒追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