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的“魂”,校训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精气神、育人纲”,也代表了学校的学风和气质。一些名校的校训更是该校的代名词,比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哈佛的“真理(Verita)”。

然而,据统计发现,中国两千多所高校校训竟然同质化很严重,部分高频词被几百所学校使用,甚至有不少学校的校训是一模一样的。

来跟小丁当一起看看,校训们有多相似。

讲究对仗工整

网易数读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7版)所列的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信息,使用爬虫工具和数据分析手段得到了2454个学校的校训。对这些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学校训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于中国文化中用词讲究对仗的习惯,校训的格式一般也是对仗工整的,八字校训的数量占总数的74%,其中最多的是四个两字的词语组成,其次是四字和九字。

最长的校训达到28个字,是郑州大学的“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想必郑大的新生们入学背校训的时候也废了不少功夫吧。

最短的校训只有2个字,一共13所学校使用二字校训,比如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常州大学的“责任”。

复制粘贴的校训

在“四词八句”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条校训共有26个高校同时使用,可以说是校训界的“网红”了。

除了“四词八句”外,四字词也是高校的最爱,“学以致用”、“求是创新”、“立德树人”等词也被多所高校同时使用。

难怪不少学校校训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了。

从单个词来说,“创新”、“厚德”、“博学”、“求实”四个词是爆款,感觉把榜单上的任意四个词排列组合一下就可以组成一个高大上的校训啦。校训教导我们要创新,怎么校训本训一点也不创新呢?

不过,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校训并非创意撞车,而是有它的历史渊源。比如下面两组。

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孙中山先生手书,华南理工党委书记刘树道曾公开解释,中大曾在华工的现址办学,华工从中大校训中提炼新的校训,“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至于为什么华工要把“审问”拿掉,刘树道当时的说法是:“要用心去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使用了同款校训,这是因为两校都是从民国时期“交通大学”分立出来,同宗同源,到现在校庆都还是同一天。类似文脉相承的情况还有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两校都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

校训德为先

中国文化对于道德的要求一直很高,校训也不例外,近9%的高校在校训中使用了“德”这个字。

不仅反映了高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还表明了校训很多是从四书五经中批发来的。比如“厚德载物”出自《周易》,“明德”来自于《礼记·大学》。

校训的高频词也跟高校的专业性质有很大关系,医药类高校校训提及“德”的比例比其他高校高出1倍左右,如首都医科大学的“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校训中强调“诚信”的,多为财经类院校,如南京审计学院的“诚信求是,笃学致公”。 使用“德艺双馨”作为校训的,大多是艺术类院校,如中国戏曲学院的“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师范类大学校训中“学”字比“德”字出现频率更高,而政法、警察类高校中,“忠”、“诚”则更多。

校训之“最”

看了那么多枯燥的数据,我们来看看一些有意思的校训吧~

最爱国校训

西安科技大学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最有时代特色校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红专并进 理实相融

最萌校训

中国民族大学

美美与共 知行合一

最大白话校训

北京吉利学院

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社会

最鸡血校训

吉林建筑大学

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最牛X校训

北京大学

我们没有校训~(〃'▽'〃)

猜你喜欢↓↓↓

听说大学毕业没拿到这几个证的都后悔了

被房租压垮的大学生

爸,打点生活费,我又没钱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