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张仲景医方精要·伤寒篇》、《黄河医话》、《名老中医方剂医案》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一件事,这就是冬季低温天气里常见的“手脚发凉”这件事。

  其实,咱们祖国传统医学,缺乏现代医学的高精尖端的检测和诊断仪器,所以就特别重视患者的实际症状。以人为本,从其实际症状出发,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所在。也正因如此,手脚发凉,一直以来备受古人的重视。

  手脚为什么发凉?看官,您若目及《素问》,当了解一句话——“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另外,《素问》里还有一句话,就是“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些都在暗示我们阳气和四肢之间的关系。古代医家王冰更是说的清楚:“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

  其实,这些古训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阳气充盛,则可以顺利输布到四肢百骸。这个时候,四肢,尽管距离脏腑较远,但是依然可以受清阳之气的滋润,进而有适当的体温维持,感觉灵敏,不麻不痛。相反,如果阳气亏虚,重要脏腑运转都还勉强维持,就更难以温煦四肢了。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四肢发凉、发冷。

  可见,四肢作为“阳气之本”(这里的“本”,当标志讲),体现了我们身体内阳气的盛衰与否。所以,四肢越凉,阳气越弱,阴气也就越重。

  那么,遇到这种四肢常年发凉、疼痛、麻木的情况,医家有什么办法来应对呢?

  在这里,本订阅号把一张古方简要说给你。普通的患者,可以在简单了解之后,遵医嘱,经辩证之后应用。这就是妙用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所在的当归四逆汤:

  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1.5克,炙甘草5克,通草3克,大枣2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3次温服。临证常有加减。此等用量,我们择选自《张仲景医方精要》。

  这里面,桂枝温阳化气散寒,细辛散寒通络。两味药配伍,解决的是“寒凝”的问题。当归养血活血,配芍药和营养血,解决的是“血虚”的问题。阳气不达于四末,不就是因为寒邪挡住去路,以及血虚不能运送阳气吗?那好,这四味药,一组散寒,一组养血,血虚寒凝的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用通草通经脉,再用大枣和甘草来健脾和血,固护中焦,令气血生化有源,如此全方大功告成。

  上述方剂,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

  总而言之,四肢,是阳气的之本。对于一年四季手脚不温,尤其是冬天一到手脚发凉得厉害,甚至冷痛麻木、不能持物者,在这方面应该多加留意了。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