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申论,不少备考的同学都会长叹一声:唉,说多了都是泪。

同学们的理由很充分:七八千字的申论材料,说是一篇小论文一点也不为过,整篇充斥着事例、数字和引文;考试时间那么短、神经那么紧张;而且给定的材料由多个角度组成,这些材料犹如一堆乱麻、一地鸡毛,令人眼花缭乱、昏昏欲睡。很显然,你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新形势的阅读方法。

下面将用四个招式,告诉大家如何提升阅读的速度,给你的作答配上“风火轮”,教会大家:即使申论给了你一地鸡毛,如何能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一式——隔断式阅读

比如:2018年国考副省级:

(一)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

(二)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

(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

浏览题目你会发现,前面几道题目彼此之间是割裂的,而且每个题目仅与对应的材料有关。这时候考虑到整个给定资料块头太大,一下子啃不下来,消化不了,如果通过先分别做小题,将给定资料分割成几块,消化一块做一道小题,可以更有针对性。最后集中做文章写作大题,分面治之,就可以有效掌握。

二式——跳题式阅读

在一式的基础上,有时会有涉及全篇材料的题,这时可优先选择有明确材料范围的题目阻隔其他材料的干扰,跳跃题目顺序,消化一题,作答一题。

三式——精读

如果一道题只涉及一则材料,那么这段材料每段都应该精读。但凡一则材料就能撑起一道题目,这则材料中所含的信息量一定是很大的。以答题为导向,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使阅读能联系题目,紧扣作答要求,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如果材料中大部分是事例型材料,则每个事例都需要单独概括总结,形成多个答题要点。

四式——快读慢想

针对多则材料命题,数据型、案例型等论据材料,往往大家知道要快读,却忽略了思考这个环节。为什么要“快读慢想”呢?这是由材料的性质决定的。它们充当的角色是论据,是为了说明某些问题存在的。“快读”是因为它们中的信息量非常少,只需要知道在说什么事就可以了;“慢想”是作答要求,必须归纳提炼出它们究竟是论证了什么,这才是我们作答的核心所在。

本文由新疆华图王倩老师原创,禁止抄袭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