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河南、安徽……

博士生、上班族、老师……

二十多、三十多、四十多岁……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着各种行业,有着不同的年龄,因为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在金雁舞台上相遇。

11月6日,由越秀区文广新局、来穗局、大东街道办事处主办,大东街文化站承办的“金雁展风采·唱响新时代”2018年金雁文化艺术节在大东街文化站正式拉开帷幕。经过“金雁之声”歌手大赛与金雁综艺大赛两天的初赛选拔,28组选手从中脱颖而出,并在昨天下午的决赛中进行最后角逐。

歌曲《人面桃花》 表演者:陈军

模特秀《情》 表演者:李秀芬 等

歌曲《新不了情》 表演者:冯家源(Time's Wheel乐队)

歌伴舞《水乡赞》 表演者:广州枫叶歌舞团

笛子伴舞《扬鞭催马运粮忙》 表演者:罗又新 等

舞蹈《心声》 表演者:席小芬 等

舞蹈《现代东方舞》(开场舞+鼓舞) 表演者:晃珊珊(金敏舞蹈)

博士生:“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

老家在哈尔滨的郝一锋现在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博士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金雁之声”歌手大赛,在决赛中以一曲《贝加尔湖畔》收获了热烈的掌声。他告诉小e,自己小时候学过钢琴,但没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唱歌纯属兴趣爱好,也是因为偶尔一次唱K,得到朋友的建议才开始去参加歌唱比赛,也因此打开了唱歌的圈子,并利用比赛提升歌唱技巧。“每比赛一次,技巧就更精进一点。”而对于生活了7、8年的广州,他认为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基层群众文化也很繁荣。“在老家那边像这种区街级的比赛很少。”

普通上班族不忘传承黄梅戏

来自安徽的李小庆是金雁文化艺术节的老面孔,决赛上单枪匹马上阵演绎了一段《拜师》。他告诉小e,家里祖辈、父辈、同辈都从事着跟黄梅戏相关的事业,所以自己也是自己从小就学习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如果说京剧是美声,越剧是民歌,那么黄梅戏就是流行歌。”

虽然现在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但李小庆自觉肩负传承黄梅戏的责任,近年来他上过了大大小小的舞台,不管是金雁还是央视,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借助这些平台让更多人听到黄梅戏,喜欢上黄梅戏,从而让黄梅戏得以传承下来。

专家一对一指导

优秀节目选送广府达人秀

作为一个基层文化艺术展示平台,金雁舞台汇聚了才华横溢的“金雁”们,也汇聚了强大的评委阵容,为了能够听到评委的针对性点评指导,参赛歌手们在比完赛后也不舍离去,一直等到了比赛全程结束。

崔泉馨教授现场为参赛歌手点评指导。

据了解,金雁文化艺术节颁奖典礼将于11月22日在小云雀剧场举行。此外,进入决赛的12强歌手将有机会获得专家的一对一指导,优秀歌手和优秀综艺节目亦将有机会选送至广府达人秀。

今年的节目水准和去年的不可同日而语,大东街文化站在刘站长的带领下,的的确确将群众文化艺术和高雅艺术结合得非常好。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崔泉馨

很惊讶,大东街办的这个比赛真是卧虎藏龙。

原战士文工团副团长、广东舞协副主席 刘晶

按照我们的定位来说,这次的表演已经超越很多市县单位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一些大姐姐大哥哥的表演更像是专业的表演。

广东“赞歌”国际艺术学校副校长、广东省“中国民族歌剧协会”副秘书长 陈森权

我是老朋友了,如果我是大东街的街坊,会受到非常大的感染,会觉得很幸福,很开心。感谢大家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和示范,这种敬业精神,事业追求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越秀区文化馆副馆长、知名声乐教师 徐艳

精彩太多,

还有很多幕后故事和现场视频,

请持续关注!

【记者 王山而】

【编辑 楚韵】

图片由大东街文化站提供

来源:微社区e家通越秀大东(微信号:xxsbejtd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