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反复磨底,老揭看基金听说有些基友最近都不敢看收益了……其实,被亏钱更惨的是,买的基金清盘了。

有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清盘基金的数量已超过过去四年(2014年~2017年)的总和,这速度简直令人咋舌。

具体有多少呢?老揭看基金查了下wind,截至6月28日,今年共有250只基金被清算。(A/C份额分开计算)

其中,包括了7只货币基金,102只债券型基金,34只偏债混合基,这些都属于固收类产品,占全部清盘基金的比例为57.2%,可谓是清盘的主力;而权益类产品中清盘最多的是灵活配置型基金,高达92只

一般情况下,导致基金清盘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基金成立时合同约定到期清算,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主动决定终止基金合同进而清盘。

二是未能达到基金存续条件的,例如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三是在打破刚性兑付,抑制多层嵌套等背景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不得再存续的产品,例如保本基金等。

这里面,资产规模不达标恐怕是最主要的清盘原因。老揭统计发现,250只基金中,有195只在清盘前的资产规模不足5000万元,这些“迷你基金”占清盘总数的比例高达78%。

而成立以来业绩不佳又是导致基金资产规模小的重要原因。

上述195只迷你基金中,有30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总回报为负。这里面最惨的是中海合鑫,这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截止产品到期日2018年6月4日,基金单位净值累计跌去了40%。此外,还有新沃鑫禧、长信一带一路B、中信建投睿泰A/C、天弘喜利、东方臻悦纯债C这6只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在-10%以上。业绩不佳,投资者自然不想继续买单。

除了业绩不佳,还有部分清盘基金存续时间相当短,今年清盘的250只基金中有10只产品存续期不满半年。例如华安慧增优选,今年2月成立,5月就完成了清盘,总共存续了108天,在该基金存续过程中连一次定期报告都没发布过。对市场而言可谓“存在感”几乎为零。这类基金大概率是机构定制基金,机构资金撤出,基金失去了运作价值而选择主动清盘。

当然,业绩好,但是因为规模小,没有成交量的基金,也被清盘。譬如景顺长城中证800视频饮料ETF,成立以来总回报高达109%,但是因为规模太小,今年一季度只有500万元的规模。而且每日成交量也很稀少,所以选择了清盘。

国内ETF市场发展仍重而道远,一声叹息。

喜欢老揭看基金的《基金日报》,那就举手之劳点赞啦,谢谢大家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