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一定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有着某种脱离导演而单独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他的电影形式征服了观众,而是他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单论电影而言并不是那么伟大,但是不会厚此薄彼而轻视他,依然会给它一个满分评价,因为他在某时某刻实实在在触碰到心灵了,尽管时间久了,这种触碰会如同毒鸡汤一般难以下咽。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大名如雷贯耳,在海外IMDb和中国豆瓣这样大众评分网站上,闹闹占据着影史第一的位置。 聊电影先看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肖申克的导演,从影以来拍戏并不多,大多是惊悚恐怖电影为主,像《绿里奇迹》、《活埋》、《行尸走肉1》这类电影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但远远称不上伟大。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也一生没怎么得过奖,主要是他的电影偏向商业化,不讨业界人士的喜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弗兰克·德拉邦特相比一些电影大师,只能算一个相对平庸的导演。 可他的这部《肖申克的救赎》,在二十多年来,在人民群众中引起的轰动,甚至远远超过一些大师的代表作,甚至超过那些左右时代发展的作品。 那么一定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有着某种脱离导演而单独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他的电影形式征服了观众,而是他的故事。 这是一部相当“浓”的电影,基本上没有观影门槛,剧情一进来就进入主题,安迪被抓到监狱,一群群饿狼般的眼神望着他,监狱中恶劣的环境和尖锐的矛盾仿佛一触即发。 香港也有着非常好看的监狱题材电影《监狱风云》系列,监狱中的残酷斗争却比肖申克监狱中要激励,而且更好看,可毕竟只是商业电影,少了点肖申克中的艺术追求,也就无法产生肖申克这样的影响力。 和《监狱风云》系列中人之间的争斗不同的是,肖申克监狱中放了个“圣人”进来,安迪这个人到了监狱,沉着、冷静、面对一个个凶残的狱友,好像回到自家后院一般从容。 电影前半段费尽笔墨来描写肖申克监狱中的残酷,和一种脱离俗世的绝望。这种强调是为了和结局形成反差。 首先是残酷,一旦进了这个监狱,不仅要面对自由的监禁,身体上的摧残,还需要帮助典狱长这样在位者获取利益,可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脱离了自我。如果背叛了利益,或许就会成为安迪学生一样被秘密处决的下场。 而电影通过一个出狱后的老人,来表现监狱的绝望,出狱后,老人无法融入社会体制,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样的渲染有多深刻,后面的越狱成功就有多释怀,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电影的主题对心灵是有着更深刻的影响的。这里不得不感叹导演不愧是悬疑片出身,把一种情感共鸣输入到观众的脑海中,没有什么比讲述一个叹为观止的故事更让人深刻了。 这是一部典型的励志电影,众所周知想把励志片拍得好看非常难,千篇一律的苦难后的升华,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抵触这种灌输。肖申克的高明之处在于采用了一种悬疑片的角度,恰恰以前没有人在这方面试过,恰恰后面一旦有其他导演试了,就会被打上抄袭的头衔。为什么悬疑片结局反转不会被认为抄袭,而悬疑片带着励志话题的反转更像是抄袭,这个值得观众好好琢磨。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捧上神坛,在于全世界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无论何时,它也一定会出现,不管演员是谁,不管导演是谁,一旦出现它就能触碰到观众的灵魂,而且成功之路独一无二、无法模仿。 试想,这样一部连跟风作品都不会有的电影,回过头来看第二遍也等于是看一部跟风作品,它有怎么会让观众想看第二遍的想法呢?其实,评分网站上排行榜上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对爱好电影的公众来说,它们无疑都是伟大的作品,但是对电影而言,它们并不伟大。 《肖申克的救赎》单论电影而言并不是那么伟大,但是不会厚此薄彼而轻视他,依然会给它一个满分评价,因为他在某时某刻实实在在触碰到心灵了,尽管时间久了,这种触碰会如同毒鸡汤一般难以下咽。《肖申克的救赎》只能有这一部。 《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让人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 触动灵魂的悬疑电影《七宗罪》,一起连环杀人案的背后真相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超级电影课代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