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在杭州举行。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在论坛上说,浙江的气质就是清正、清雅,这一点同汾酒的气质高度相同。气质的契合必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汾酒浙江市场的快速发展。

论坛中,谈到了国画大师关山月为汾酒画画故事时,张琰光秘书长现场讲述了两瓶汾酒换珍宝的轶事。

当时汾酒的一个副厂长带着两瓶酒去广州专程找关山月求画,关山月听了杏花村的故事后便欣然答应,并对汾酒的副厂长说,你先出去转转,两天后来取画。汾酒的副厂长走临走之时,特意留下了两瓶汾酒。两天后,汾酒的副厂长去关山月家里取画,关山月一见面就说,说喝了你们的酒感觉非常好,这幅画一上午就完成了。画面中,一个牧童骑着牛正指着隐藏在一片杏林中的杏花村,告诉杜牧哪里有美酒。

在谈到酒的时候,张琰光秘书长说,同其他的食品相比,酒的容纳性最强。从大的角度来说,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能参与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悲、喜、乐等也都能参与到。酒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东西,大家都说,酒席三分物质,七分精神。浙江的诗人艾青说,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把酒讲得很到位。

在谈到汾酒的时候,他说:“‘汾’之大也,汾酒不能说包容万象,但可以容纳很多东西。”“我在汾酒厂工作30多年,从做酒到卖酒到研究酒文化,现在越来越喜欢汾酒,越来越喜欢汾酒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一瓶酒可以写出一首好诗,画一幅好画,这样的例子很多。”汾酒是中国白酒的火炬手,活化石。从地图上来看,山西离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历朝京都都非常近,始终处于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内,生产力发达,酿酒技术高超,对中国其他白酒的产生和改良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喝酒一定要来杏花村。

浙江是鲁迅的故乡,与张琰光秘书长同台的孔庆东是中国研究鲁迅的权威,恰好,30年前张琰光秘书长大学毕业的论文写的也是鲁迅,这么多巧合碰在一起,就不得不谈谈鲁迅了。

张琰光秘书长说,“我觉得鲁迅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第一是清,鲁迅其人很清高,他总是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芸芸众生,毫不客气地挑剔你们,说你们。第二,鲁迅正。鲁迅心底里没有邪门歪道,看东西都是从正的角度看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鲁迅和汾酒在气质上也是高度契合的。从历史资料来看,鲁迅确实很喜欢喝汾酒。

当时,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仁冀贡泉(汾阳人)、在山西游幕的阮和森、“狂飙社”主将高长虹、木刻青年唐诃等人经常给鲁迅带汾酒。1923年7月发生“兄弟失和”事件后,鲁迅悲愤乃至大病,肺病复发连绵月余,直到鲁迅喝了汾酒之后才慢慢好转,鲁迅将此事记入了日记:“夜饮汾酒,始废粥进饭。”

张琰光随后在谈到浙江气质的时候说“今天会议主题是从汾河到之江,汾酒和浙江的共同点就是清和雅”。“我吃杭帮菜有一个感觉,没有麻,没有辣,只有淡淡的甜,而且很多菜很清,没有任何佐料,味道很正,能够感受到菜的味道。”这种清正、清雅的气质同汾酒高度契合。

张琰光秘书长认为,浙江人现在对汾酒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够,如果接触多了,就一定会产生很深的友谊。多让浙江的老百姓见见汾酒,多接触汾酒,未来浙江的白酒就是汾酒的天下,清香的天下,清正的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