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策和资金,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决定因素的作用,而我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些。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特殊政策和大量资本的支持下,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这其中深圳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40年时间由一个滨海小县发展成国际大都市。但是,也有一个地方,虽然获得了国家巨大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但是经济发展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我们今天要说的4个城市就是这样,可谓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下面我们来看看这4个城市分别是谁?


我国这4个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济发展的却不尽人意


这第一个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城市就是福建的厦门。厦门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初期,厦门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为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后又被升格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并陆续获取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自贸区以及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大红利,可以说我国的各种重要资源分配中,厦门从没缺席!但是,18年厦门GDP仅4791亿元,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倒数第一,常住人口也只有411万,对于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究其原因,与青岛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经过40年的高速工业化,厦门应该早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第三产业应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应该非常高;但实际厦门第三产业占比只有58.2%,第二产业高达41.3%,作为一个工业高达发达的滨海旅游城市,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厦门需要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加大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这4个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济发展的却不尽人意


我国第二个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城市是海南省的海口市。海口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北端,与广东省的湛江市隔海相望,海南岛从广东划分出去成为省后,海口就成为了省会城市。海南建省后,为加快海南的经济发展,国家将整个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而海口作为省会城市,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和各种资源自是不必多说。而在去年,海南岛再次迎来国家重大利好,整个海南省都被设立为自由贸易区,而我国最大的自贸区也就出现了。但是,18年海口市的GDP1510元,常住人口仅230万人,对于海南省的带动辐射能力!为了弄明白海口发展缓慢的原因,我们看看海口的三产比是多少?4.2:18.3:77.5,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7.50%,可以说海口市的发展走上了极端!海口的工业等第二产业一直都不高,它是由第一产业直接过渡到第三产业,中间缺乏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期,在工业化的初期,光靠旅游服务业是撑不起地方的大梁的。


我国这4个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济发展的却不尽人意


我国第三个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城市是珠海市。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与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毗邻,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北距广州约100公里左右,可以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市;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之一,广东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全了。但是,珠海的经济并不是很强,经过40年的发展,18年珠海GDP仅2914亿,不到深圳的1/8,常住人口仅189万,发展的并不尽人意!我们还是来看看珠海的三产比,0.3:78.50:21.20,从中可以看出珠海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而且处于工业化后期徘徊,早已应该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了,但是实际并没有。大家都知道珠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宜居城市,但是珠海并没有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去发展旅游服务业,反而舍长取短去发展工业,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白瞎了各种资源!


我国这4个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济发展的却不尽人意


我国这4个城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济发展的却不尽人意


我国第四个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城市是汕头。其实写到汕头,感觉有点欺负人!在今天这四个城市中,汕头虽然也是经济特区,但是区位是最差的一个,处于珠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之间,附近没有大的城市带动,一切都只有靠自己,而且所享受的政策、资源也不及上面三个城市,城市定位也不如它们,感觉有点憋屈。但是,汕头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还是获得了很多国家红利的;18年GDP仅2512亿,常住人口563万,人均GDP不到珠海的1/3,放在内地属于中等,但在沿海则属于中下等。我们看看汕头的三产比,4.4:50.30:45.3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差距不大,工业不强、旅游服务业也不发达,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18年汕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31亿,可以大略看出发展质量并不高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汕头未来必由之路。上面四个城市,曾经受到了国家的诸多红利,但是发展并没有达到期望值,你是怎么看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