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清佚名纂修。

宁远府的设置,在清雍正六年,由原建昌卫改置,府治在今西昌市,领会理州,越嶲厅,西昌、冕宁、盐源县。此志乃奉敕纂修,为首创府志,不著纂修人姓氏,无序跋,亦未梓行,仅留下抄本一帙,乃从西安古旧书店购得。1960年,西安古旧书店曾据此油印若干部出售。书中职官门记至嘉庆十五年(1810)任之知府德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七年(1802)到任,十三年(1808)、十五年(1810)两次回任),武职则仅记至嘉庆七年(1802)任建昌总兵的张志林(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然而“经历”一类,则已记至咸丰三年(1853)的左宝森。卷四十八“艺文志”载赵桂生《望海楼赋》中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事。疑为抄书时所补入,因为其他各门类中皆未有记道光以后事者,如卷三十二“榷政志”中,最迟记至嘉庆十一年(1806)开设水银厂,卷三十五“选举门”中最迟亦仅记嘉庆十五年(1810)之举人,十六年(1811)之武进士。

此志门类设置一依省府所颁体例,应为嘉庆十七年开修《大清一统志》和《四川通志》时奉敕纂修者。分五十四门,约8万字,卷帙虽繁,实载史料则较简略,如形势、户口、屯练、茶法等六七个门所记不过二、三十字。且各门类中多有缺陋,远不及后来咸丰同治年间本府会理州人何东铭私家纂修的《邛嶲野录》一书翔实而有价值。关隘、古迹、寺观、物产等又仅录名称,不作记述。内容有续增,续记至咸丰三年(1853)事,但极少。收载较多者为艺文门,约18万字,主要是明、清两代诗文。明代有三朝首辅杨廷和,青神进士余承勋,会理举人胡衡等人的文,有杨慎(廷如子,状元)、顾汝学等人的诗。诗赋大多是咏颂府城外泸山、郡海景物之作。其次以人物传记较详,如明代会理州进士刘瓒(官至云南参政)、举人胡衡,清初会理武举杨泽厚等人的事迹记述颇详。土司门所载史料价值最高,对府属西昌、盐源、冕宁三县,会理州、越嶲厅之土司部落逐一记载,约4000余字,对猓猡、摆夷、栗僰、西番(实即彝、僰、苗、羌等)等少数民族土司之设立、户口、粮税等无不备载,末附一篇《九夷考》,约1400字,对上述少数民族历史沿革详加考证。

今存清抄本、1960年油印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