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看过许多石窟石刻,大足石刻令我震撼,敢于敦煌媲美。重庆的朋友说,到了重庆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大足石刻历史上就是游客朝拜之地。它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大都取自于人们的生活日常的造型。走进宝顶山石刻,那般气势磅礴,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的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

流连在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牧牛图”巨幅组雕下面,像是走进了田园生活,画面上山径崎岖,林泉幽静。十个牧人或挥鞭驯牛,牵牛缓行,或并肩而语,独奏牧笛,或袒胸露怀,憨然入睡;十条牛有的舔蹄饮水,有的跪地而息;人景交融,如诗如画,风趣盎然。“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

大足石刻的佛教的世俗化、民族化、生活化特别显著,从而以越是民族的走向了越是世界的,被称为国之瑰宝,冠绝中外,她闪射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

这就是著名的华严三圣像,在宝顶大佛湾南岩东端,有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中为毗卢舍那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三尊像合称“华严三圣’。雕刻的精美不用多说了,最奇特的是文殊手里托的宝塔,高1.8米,重千斤,却一点都没倒。其秘密在于象撑弓式的袈裟,把重力引向地面,据说重庆铜梁的邱少云纪念馆门前的雕塑是从这里得出的灵感。

我们都看过《千手观音》,这里的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它的“千手”,准确数字是1007只手。传说本来1009只手才是最顶点,由于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皇帝为“九五之尊”,故雕刻了1007只。这尊千手观音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人们称它是人间唯一的千手观音石雕像,是天下一绝!金光闪闪的千手、千眼观音,令人莫不叹为观止!

更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组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这是目前看过的那么多石刻中最具人性化的石刻,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仿佛古代的连环图画。其中穿着开裆裤、摸着妈妈奶头吃奶的孩子的形象,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穿开裆裤的唯一石刻记录。

大足石刻的艺术形式有别于西北和中原的早期石窟,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也达到了高度统一。不但有中华民族自身的审美意识,更具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既具有雄浑的阳刚之气,又有世俗情趣的婉约之美。它以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技巧蜚声中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雕刻艺人把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潜意识融入了宗教雕塑,我们在这些礼佛的场所,就会感到人间真情冉冉上升,审美情操得到升华。

漫步在那五彩缤纷的具有浓厚中国宗教文化的艺术殿堂,解读那种赋予冰冷的石头以人的生命、以神的法力、以贵族的地位,融人间富贵贫贱于一体的圆雕、浮雕、透雕、线刻,这种将佛教道教与民间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堪称人间之美、人类之美、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人体之美的大美,这种大美就在重庆大足,知足,方能常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