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告

宁波水产品交易综合市场淡水产交易区缺斤少两事件被披露后,引起了读者极大反响。而当缺斤少两事件尚在发酵,又有商贩向记者反映,在水产品交易综合市场的活鲜交易区,水产品代销商的死虾不能私自卖,有人垄断了死虾的交易,专收专卖坐地起价。

死虾在这里专收专卖。

其实,在调查缺斤少两现象的时候,关于死虾的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刚死不久的对虾、基围虾等水产品,如果及时降温处理,能继续作为食材使用,但价格比起鲜活水产品要便宜得多。因此,这种“死货”也非常抢手,尤其受到小商贩、餐饮店的青睐。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交易综合市场,宁波水产品交易市场每天挑出的各类死虾少则几千斤,多则上万斤。但是,近两年来,很多到那里淘“死货”的商贩吃了闭门羹,批发市场的所有代销商都不卖给他们了,说早有人预订了。

奇怪的是,代销商的所有死虾,都被人集中拉到了市场的一个摊位,统一对外销售。

经过调查,一条垄断市场死虾、专收专卖的利益链浮出水面。据悉,该现象已持续两年多时间。刚开始,代销商也不愿意把死虾卖给这些人,但连续出现两起打人事件后,他们不敢再私自卖给商贩,对于死虾收购者随意给出的价格,也是敢怒不敢言。

从代销商那里买不到死虾,市场里却有人摆摊专卖

老周最近开了家小餐馆,为节约成本,他总是跑到路林市场去拿货。

几个星期前,他来到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活鲜区,想买些对虾,看到有很多刚死的虾都还不错,虽然比不上活的新鲜,但摸上去很结实。做餐饮行业的他知道,这种“死货”及时冰冻处理,作为食材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便宜。

他问虾商,死虾啥价格?想批发20斤。奇怪的是,虾商说不卖。

“不卖?这么好的东西难道扔掉了?”老周感到奇怪,询问原因。对方很不耐烦:“不卖就是不卖,没原因。”

令老周更加不解的是,他转遍了市场,没买到一只死虾,所有代销商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不卖,有人预订了。”

老周后来发现,这些死虾都被拉到了市场里一个摊位,要买死虾的,只能到那个地方拿货。

代销商挑出的死虾专门有人来拉走

死虾专收专卖背后有什么内幕?连日来,记者在水产品交易市场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天中午,12点刚过,来自舟山、慈溪以及宁波其他周边地区的厢式货车陆续到达,停靠在活鲜交易区。货车后门打开,里面装的全是一筐筐的对虾、基围虾。

货车刚停下,早已等候在交易区的代销商们就拥了上去,一时间人声鼎沸,帮着给代销商拖货的三轮车,鸣着喇叭在市场里穿梭。

当天基围虾的批发价为每斤75元左右,对虾最大的一档每斤30元,其余的多在23元左右。

因为天气炎热、长途运输,死虾不可避免。记者看到,代销商们都用心挑选,把挑出的死虾扔到旁边的塑料筐里,有的虾还在微微蠕动,也被挑了出来。

在一个摊位前,没多少时间,代销商挑出的死虾就装了半筐左右。记者指着筐里的死虾,询问怎么卖。

“不卖,不卖。”代销商拒绝了。

“这不是还好的吗,怎么不卖?”记者问。

“已经有人订了,不卖了。”

话刚说完,一名身穿白汗衫的男子拿着根铁钩走了过来,二话没说,将装有死虾的塑料筐过秤后就直接拖走了。看样子,代销商同白汗衫男子已非常熟悉。

“他怎么就能买呢?”记者不甘心地问。

“人家早订好的,没办法,只能卖给他。”代销商说。

记者跟着白汗衫男子,只见他把塑料筐拖到了市场中间一处摊位。那里的地上已经放了很多塑料筐,里面全都是死了的对虾和基围虾。

白汗衫男子把塑料框拉到那里,先放在一个很大、有很多冰块的塑料桶里浸泡,然后放到了地上。懂行的人说,浸泡的目的是降温,这样死虾变质会慢一些。

记者随后又来到另一个摊位,询问死虾的价格。

商家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开口就拒绝了:“不卖。”

“为什么啊?”

面对记者的“纠缠”,小伙子报价说:“25元一斤,你要吗?”

这价格比活对虾还贵,记者知道,他是存心不卖的。

当天,记者几乎问遍了市场里所有对虾和基围虾的代销商,得到的都是“不卖”的答复。

记者看到,除了刚才那名白汗衫男子,另外一名男子也拿着铁钩,不停地在市场里穿梭,把代销商们挑出的死虾都拉到了那个摊位。

收购死虾价格随意,代销商敢怒不敢言

下午2点多开始,陆续有商贩来到死虾摊位选购。记者询问了一下价格,死对虾每斤15元,死基围虾每斤30元。相比于鲜活货,“死货”的价格低了不少。

为什么只有那个摊位能收购并售卖死虾?记者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有几名代销商肯匿名接受记者的采访。

据介绍,这种现象已持续了两年多时间。2016年,有几名男子出现在市场,通知每个代销商,“你们的死虾我们全要了,不能私自卖给商贩。”与此同时,他们阻止前来市场购买死虾的商贩,不准到代销商那里去买死虾,要买的话就到他们摊位去买。其间,多名商贩遭到这些人的警告,也发生过争执。

以前,代销商的死虾都是自由交易的,价格你情我愿,可那些人强行来拿死虾,价格都是他们说了算。

刚开始,代销商们也极不情愿。代销商里有对父子,儿子年轻,血气方刚,不肯配合,2016年年底,因为他把死虾卖给其他商贩,结果遭到几名男子围殴致伤,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

代销商们说起这事都很气愤,但更多的则是害怕。他们表示,都是做生意的,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这事过去没多久,被打小伙子的父亲因同样原因,又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的殴打,伤得不轻。

两次殴打事件发生后,市场里所有代销商都沉默了,不敢私下把死虾卖给商贩。而收购死虾的人则雇了几名男子,任务就是收死虾、监督代销商,同时阻止试图到代销商那里购买死虾的商贩,确保一只死虾也不外流。

代销商们告诉记者,专收死虾的那些人,做的是无本生意。那些人不用去组织货源,代销商的死虾,他们过下秤就拉走了,价格都是他们说了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价2至3元卖给商贩出货,从中牟利。

据介绍,市场每天挑出的死虾少则数千斤,多的时候超过万斤,如果每斤加价2至3元,这些人的日收入能达到2万至3万元。

8月1日开始,虾蛄解禁上市,因气候原因,虾蛄运输到市场后,死亡比例也很高。同死虾一样,代销商的死虾蛄也不能私自卖给商贩,也是那些人在垄断收购。前天下午,记者在市场看到,至少有五六名小工拿着铁钩在市场穿梭,把那些“死货”拉到指定的地方。

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关于死虾交易的报道见报之后,网友“器或者”在论坛发帖称,“我们开餐饮的,都希望货源新鲜、成本低。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会选择刚死的或者是奄奄一息的虾。可每次商家都说‘快走’,或是‘要买活的没问题,死的不行’。看到报道才恍然大悟,原来死虾交易背后的水这么深”。

宁波水产品交易综合市场副总经理王伟表示,存在死虾交易的小水产交易区情况相对复杂。该交易区前身为金海水产市场,2011年搬进宁波水产品交易综合市场。2015年8月,国资方收购原水产市场所属的双林集团股权,但该交易区经营权仍由双林公司继续享有,日常的具体经营管理由双林子公司鑫渔公司负责。

据介绍,市场方面在约淡小水产交易区负责人时了解到,该交易区确实存在死虾交易的情况,也确如报道中所说,由一家经营户独家经营。据市场方面初步了解,该经营户与其他批发活虾的经营户存在合作关系,均有口头协议,且该经营户承担了小水产活鲜交易区全部死虾的收购责任,负责交易区内所有死虾的统购统销。

报道中提到的打人事件,早在一年前已由属地派出所进行了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了处置。

目前,江北政法委和公安部门已介入此事件的调查和后续处置,市场方面将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后续调查结果也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如果的确存在不诚信经营或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将予以坚决打击。

有人找到代销商签“自愿”协议

有热心读者向记者反映,死虾专收专卖事件曝光后,有人拿着一份协议找到代销商,要代销商签字,协议的主要内容为“代销商是自愿把死虾卖给他们的”。据透露,那次打人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本来想告对方市场垄断,后来这些人也采用这种手段,找到部分代销商,让代销商在一份协议上签字,说是自愿卖死虾,垄断一说由此被推翻。此次事件曝光后,这些人又把当初的老套路拿了出来。该读者表示,代销商都是在那里长期做生意的,究竟是不是“自愿”的,还真不好说。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