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496年—547年),鲜卑名:贺六浑(另说为字),南北朝时期北魏怀朔镇人(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出身:渤海高氏(存疑),民族属性:鲜卑化汉人(存疑)。身份:北魏权臣、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献武王、齐献武帝、齐神武帝。

高欢起于微末,参加过叛乱也平灭过叛乱;加入过尔朱荣集团;尔朱荣死后,是他灭了尔朱荣一族,最后自己成了北魏最大的权臣。后来在北魏分裂后的东魏,他依然还是权臣。他死后,二儿子高洋建立北齐,他被追赠帝号:献武皇帝;等到高欢的孙子高纬上位后,又将他的谥号改为:神武,这才有个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称呼:北齐神武皇帝高欢

高欢身世的千古之谜

在历史评价之上,后世对高欢多溢美之词,总结起来大致可归结为:富谋略,擅军政;听断明察,轻财重士,知人善任等等。

然而,高欢是汉人还是鲜卑人?这个问题让后世史家打了上千年的嘴仗,至今也难有定论,这绝对是一段比悬疑剧更烧脑的历史。

首先说明,关于高欢是汉人的说法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说法,但当小编综合《魏书》、《北齐书》、《北史》等史书记载,发现确有很多疑点存在。以下为小编我综合史书的记载,勾勒出的高欢身世主流说法。

根正苗红——渤海高氏后裔

高欢是当时名门望族:渤海高氏的后人。

高欢的六世祖名叫高隐,西晋时期官至玄菟太守。高欢的五世祖为高庆、四世祖为高泰、曾祖父高湖,这三代人均在慕容鲜卑统治下的前燕和后燕做过官。后燕灭亡后,高欢的曾祖父高湖率众归降了北魏,官拜右将军。

高欢的祖父名叫高谧(卒于公元472年),是高湖的三儿子,也在北魏当官,官至侍御史,后来犯了法,被发配到了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朔镇。

高欢的纨绔老爹——高树生

高欢的父亲名叫高树生,是高谧的长子,高树生还有个弟弟叫高翻。高树生出生于公元472年,他性情通达、重节义,喜欢结交英雄,但不事生产,基本算是个纨绔形象。公元490年,北方柔然入侵,当时的怀朔镇将元颐曾征召高树生入伍,并授予高树生镇远将军、都将官职,高树生也的确立下了军功。战后,高树生只想安心的当纨绔,不愿当官,也不愿意接受任何赏赐,得到无数人的称赞。

高树生的妻子叫韩期姬,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名叫高娄斤,第二个孩子就是在公元496年出生的高欢,高欢出生之后,母亲就死了。公元512年,高树生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名叫高琛,他的母亲也姓韩。

高欢——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由于高欢家很穷,所以高欢是在姐姐高娄斤和姐夫尉景家被养大,当时他的姐夫是怀朔镇的镇狱队。

高欢为人深沈有大度,轻财重士,结交了很多豪侠。只是因为家里太穷了,买不起马,所以当高欢参加工作以后,第一份工作就只能是当个看守城门的大头兵。(北魏军队武器、马匹需自备,而有马是当最基层军官的必备条件。)就在高欢守城门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一个名叫娄昭君的白富美看上了他。

娄昭君是鲜卑人,是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父亲娄内干是当地的富豪。娄昭君很聪明也很漂亮,于是很多豪族都想与她结亲,但娄昭君都不同意。一天,娄昭君看到了在守城门的高欢,居然一见倾心,就让婢女告诉高欢来求亲,并赠送了他很多自己的私人财物,好让他来家求亲。娄昭君的父母在不得已下,同意了这门婚事。高欢由此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屌丝逆袭,迎娶到了白富美。

高欢的第一次职场飞跃

高欢娶了娄昭君之后,家里经济条件有了改善,终于有了自己的马,当上了怀朔镇的最基层军官——队主(非正式的军官,手下人数可能为10人左右)。后来,他被怀朔镇将段长看重,将他的职位从队主转为函使。

函使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送信,说白了就是邮差,但非领导亲信是得不到这份工作的。高欢在公元519年-524年这6年里,一直从事着邮差这份工作,往来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之间。

高欢:突如其来的失业与创业

公元523年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造反,六镇之乱开始。

公元524年3月,高欢所在的怀朔镇被破六韩拔陵部别帅卫可孤攻陷,高欢的邮差生涯宣告结束。

公元525年,北魏朝廷为平定六镇之乱,任命高欢的父亲高树生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士卒镇守怀朔镇。同年,高欢在距离怀朔镇直线距离约450公里外的上谷郡跟着杜洛周造反。

公元526年,高欢的父亲高树生去世。之后,高欢一系列诡异而风骚的走位,最终投靠了尔朱荣。(这段以后会详细说)

高欢: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公元532年,高欢凭借让人信服的谋划与韩陵之战的大胜,逐步控制北魏朝堂,成为了北魏新一任权臣(韩陵之战后面也会写到)。成为权臣之后的高欢一直力主推行鲜卑化,这基本也是后来北齐一朝的文化取向。

公元533年,高欢追封高树生为渤海王,追封母亲韩期姬为渤海王妃,追封岳父娄内干为司徒,迁父亲高树生与母亲韩期姬的墓,并留下墓志,确认了高琛是高树生的儿子,但因为韩期姬的墓志多为溢美的废话,无法确定高琛是否也是韩期姬的亲儿子,墓志中仅只提到了“兄弟为亲”,天知道什么意思。(高树生与韩期姬墓志发现于2005年)

公元534年,23岁的高琛因与高欢抢来的妾室小尔朱氏通奸,被高欢下令杖毙。随后小尔朱氏也被发配至灵州,之后嫁给了范阳人卢景璋(具体出嫁时间不详)。

公元537年-538年期间,小尔朱氏为高欢生下了第十个儿子高湝。

高欢的诡异身后事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追赠高欢谥号献武皇帝,上庙号太祖;并追赠外祖父娄内干为太原王。

公元565年,高欢的孙子高纬登基,改高欢谥号为神武皇帝(有所提升),庙号改为高祖(貌似降了一等)。

至此,与高欢身世有关的一些内容基本叙述完毕。

高欢为什么会被质疑不是汉人?

看到前面这段文字以后,小编相信很多童鞋是发现不了里面存在“高欢不是汉人”这一说法的疑点的。的确,找出其中的疑点是很烧脑的事情,其实高欢是不是汉人这个问题,更多是集中在高欢是不是渤海高氏后人这个问题上的。下面小编将其中的疑点一一讲来。

疑点一:高翻哪来的?

根据《魏书》记载,高欢的父亲高树生生于公元472年,但就在这一年,高树生的祖父高谧也挂了,而《魏书》中却记载了高树生还有的弟弟名叫高翻。那么就奇怪了,高谧哪有时间生这个高翻呢?

其实小编我以为,抛出这个疑点的史家真的不是冲着高欢去的,而是拿高欢来黑《魏书》作者魏收的。其实想想,以高谧以前的官员身份,有几个老婆也正常,2个老婆先后怀孕也是有可能的。既然高树生能出生,为什么不能几个月后高翻也出生呢?史书中也的确找不到高翻出生的具体时间。

当2005年,高树生墓志和韩期姬墓志被发现后,由于墓志记录时间为公元533年,早于《魏书》20多年,因此《魏书》大抵收录的是当时的官方说法,对魏收在这条上的黑应该可以止住了。这个疑点也就构不成对高欢身份的怀疑了。

疑点二:高欢家真的会很穷吗?

根据史书记载,高欢幼时家里很穷,这的确存在疑点。

虽然高欢的祖父高谧犯法,让全家流放到了怀朔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似乎也不会穷到马都买不起。

再从公元490年,高树生被授予镇远将军、都将的官职参与抵御柔然的战斗来看,之后高树生不肯当官又不肯接受赏赐,高树生这样的纨绔子弟如果没有稳定、充足的经济来源,会这么做吗?

再然后,六镇之乱爆发,北魏甚至直接任命高树生为大都督,虽然小编也怀疑这条存在粉饰的可能,但如果真是这样,说明高树生能直接被任命大都督,之前就不可能只是白丁。(大都督是当时北魏最高军事统帅,最顶级的武职)

以上种种,似乎真的跟高欢家贫是对不上的。除非高欢不是高树生的亲生儿子。

疑点三:高琛哪里来的?是不是死得有点奇怪呢?

根据史书记载,高欢出生之后,他母亲韩期姬就死了,那么他在公元512年出生的弟弟高琛是哪里来的?而且母亲也叫韩氏。

这里还是要引用到上一个关于高欢家贫的疑点。高欢是由姐姐和姐夫养大的,大抵是穷到老父亲已经养不起他了,但高树生居然还有钱娶妻生子?而史书和墓志上记载的高树生只有一个妻子,就是韩期姬。

疑点四:高琛的离奇死亡

后续史书对高琛记录很少,但当高欢一人得道之后,高琛也是鸡犬升天,受封南赵郡王。公元533年,高欢与高琛共同为父母迁了坟墓,这个基本是在高欢显赫地位确定,有需要包装自己身世的第一时间做的。

但诡异的是,就在这之后的534年,23岁高琛就因为与小尔朱氏通奸被高欢下令杖毙了。

更诡异的是,身为尔朱后人与女性,小尔朱氏没被高欢弄死,史书只记录了她被徙往灵州,后来嫁给了一个名叫卢景璋的人,此人大概率为另一个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子弟(此次出嫁时间不详)。然而,之后在公元537年-538年期间,小尔朱氏为高欢生下了他第十个儿子。

这一系列诡异的事情,会不会是高欢和小尔朱氏合谋布的局?故意坑死高琛,以达到对自己身世封口的目的呢?不能说没可能吧?如果高欢是高树生的儿子,不管同母还是异母,高琛都是他的亲兄弟啊!而且从史书的只言片语来看,高琛也是个能臣、干臣,并不是荒诞的人。

疑点五:屌丝高欢是如何迎娶娄昭君这个白富美的?

小编我不绝对否认,存在那种只要被看一眼就能勾到妹子的男生,但对于生来就具备催吐天赋的小编来说,似乎真没见过。而高欢偏偏就是这样的汉子。不过小编我依然有怀疑。

虽然到今天来说,婚姻门当户对还是挺重要的,这么说来,如果高欢具有显赫的身世,就算穷一点,也是可能存在对娄昭君的吸引力加成。但有一点不能忘记,自魏晋以来,能提供加成的不仅有显赫身世,名士引荐也是极为有效的。至少当时高欢的朋友司马子如,甚至包括高树生都是有极好家世背景的名士。

所以据此以为高欢一定出自渤海高氏并不靠谱,而且过程和结果真的很可疑。

疑点六:高树生与高欢父子俩为什么同时效忠不同阵营

这里假设在公元525年,北魏真的授予了高树生大都督的职务,但一则此时的怀朔镇已经被攻陷,谈什么守卫故土?二则在同年,高树生的长子高欢居然在上谷郡参加了叛军。这是什么情况

另外,高树生是526年死的,如今有人说是战死。但是,大都督这种顶级武官战死,在史书帝王本纪中居然没有提到,很奇怪。如果不是战死,高树生的行为和高欢的行为就只能通过可能身处的位置来判断了。这我下一篇会说到。

反正,一般亲父子同时选择不同阵营,而且相互是对立的,那就很可疑了。

疑点七:高欢身后吊诡事

当我们去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很多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喜好,就是登基之后将自己所有能挖出来了祖先都追封为皇帝。

比如:拓跋珪建北魏后追赠了自己18位先祖。宇文泰后来辅佐的西魏帝国皇帝元宝炬,在登基后甚至不忘给20多世祖改个庙号;而与北齐同期诞生的北周帝国,在宇文觉篡位之后,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父亲宇文泰、祖父宇文肱追赠皇帝称号。对比而言,北齐这里就吊诡得多

公元533年,当时还是北魏权臣的高欢分别追封父亲高树生和母亲韩期姬为渤海王和渤海王妃,之后迁墓,这也是目前内关于高欢属渤海高氏的最早证实证。

高欢死后,公元550年,他的二儿子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随后,他为父亲高欢上谥为:献武皇帝,上庙号为:太祖为母亲娄昭君上谥号为:武明皇后;甚至记得给自己的外祖父娄内干将原来追赠的司徒官职,追赠提升为:太原王。却唯独没有想起来给包括自己亲祖父高树生在内的诸多名号响亮的祖先上皇帝号

公元565年,高欢的孙子高纬登基,他更诡异的将高欢的谥号提升为:神武皇帝,庙号降为:高祖。一般后人对祖先的庙号、谥号等级都是只升不降的,高纬为什么要降低高欢的庙号等级?是不是同期也追赠了高树生为太祖?我们不知道,因为史书上根本没有相关记录。

而且,观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号追赠,一般追赠庙号都只针对帝国的奠基人或自己的父亲,对祖父及以上与帝国建立不相干的祖先,基本都是只追谥号,不追赠庙号的。

这些诡异的状况,的确也让后人对高欢是不是真的出自渤海高氏产生了怀疑,甚至对他是不是汉人都是怀疑的。

PS1. 高欢的身世之谜就目前来看,基本是无解的。虽然说他是汉人的证据并不完全充分,但说他是鲜卑人的证据则更经不起推敲。以结果论,如果今天还有高欢的后人存在的话,当都已为汉族;以过程论,虽然高欢力主的是将整个国家鲜卑化,但他执政期间始终是处处保护汉人的。所以,高欢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真的重要吗?研究高欢的身世,更多不过是人们追寻还原历史真相的一场游戏而已。

PS2.由于一文太长不利于阅读(好像已经很长了),所以关于高欢是鲜卑人的猜测依据,我会在下一文中来说。根据小编一直以来的习惯,不管高欢是哪个民族,都会推测一个高欢其实不是出于渤海高氏的猜测版身世,你会发现在不脱离史书记录的情况下那样推测,可能所有疑点将都会变得可以解释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