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偷袭珍珠港》【英】彼得达尔曼,电影《虎。事后对珍珠港负责人赫斯本德金梅尔上将的审判和处理就说明,这绝对不是“阴谋”,这位老兄在电影《虎。

最近对照相关史料,重新把二战老电影《虎!虎!虎!》看了一遍,该片忠实再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始末。在他很多政治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军部决定要展开攻击,但美军高级将领,包括金梅尔上将,却不把警报这当成一回事;他们虽然拦截了日军的通讯,但却把这项重要消息压了下来,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最后终于爆发珍珠港事件,美军在毫无戒备下,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日这偷袭得手后,向母舰发出密电“虎!虎!虎!”,说明他们像老虎一样偷袭得手,平安回来了。珍珠港事件震惊全世界,这是第一次通过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以超视距对目标进行攻击得手,可以说是对海战的革命性发展,从开启了航母作为海战主角的新的历史,同时也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决定性的改变。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很多史学家提出“珍珠港阴谋论”,这一派以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富勒为代表,他们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为了名正言顺地参加世界大战而设下的圈套。他们认为其实美国高层早已事先知道日本人的偷袭计划。原因有几点:

第一:日本发起“珍珠港”行动之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全部的航空母舰和部分新锐主力舰都不在港内;

第二:“珍珠港”事件之前,港口附近准备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和人员;

第三:一九四一年年初美国就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本,而对日本这么大的行动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第四:早在一九四零年时由于美日的关系日渐紧张,“太平洋舰队”指挥官,就曾建议美国军方高层把舰队驻扎地从不安全,容易遭受到袭击的“珍珠港”迁回美国本土西海岸。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舰队驻地在“珍珠港”才能有效的威慑日本;

第五:据悉当时苏联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就获悉日本有打算发起“珍珠港”行动,当时的“斯大林”还特别指示将情报发送给盟友“美国。”美国“国务院”(美“外交关系文件”中就有收藏这份电报内容)。

第六:“珍珠港”事件过后不久,美国就迅速组织了反击。

历史事件过去后,只留下一些资料,1941年发生的“珍珠港事件”并不久远,所以史料很多,正是因为多才会众说纷纭。现在我们试着通过“历史研究法”,通过史料的发展、过去的顺序对这一事件作一点研究。

“阴谋论”第一点:可能是巧合,日本人的运气差了一点;

“阴谋论”第二点:临近战争,作点准备并不稀奇,况且关于这一点史料也不充足,比较牵强;

“阴谋论”第三点:这一点也没错。可是日本人虚虚实实,释放了大量的烟雾,美国当局得到大量的情报,他们无法判断;

“阴谋论”第四点:这一点与“阴谋论”无关;

“阴谋论”第五点:参照第三点说明;

“阴谋论”第六点:美国太强大了,珍珠港事件对美国来说只不过是挨了一巴掌,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有强大的工业能力,一旦开动战争机器,日本根本不是对手。

我还要补充以下几点:

一是如果以牺牲珍珠港几千官兵的生命换取美国民众的觉醒,对美国来说代价太大。该事件导致港内的油仓弹药,包括关岛、威克岛和菲律宾等地先后陷落人员损失多达十万多余人,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可承受之重。事后对珍珠港负责人赫斯本德金梅尔上将的审判和处理就说明,这绝对不是“阴谋”,这位老兄在电影《虎!虎!虎!》中被塑造成一个处理问题麻痹大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的无能之辈。当他看到日本飞机轰击珍珠港时,只是漠然地站在窗前,哭着自言自语:“怎么不打死我?”

二是美国对日本提出的“十点建议”:要求日本撤出中国、越南等国,而且想让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附庸,充分说明其高度自信,甚至是对国力的极度自信,并不把“日本帝国”放在心上,因为“大日本帝国”战争机器的“血液”(石油)就握在美国手中。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珍珠港事件”是当时的罗斯福政府极度自信,对日本帝国主义一次战略误判而导致的战术失误。

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世界通史》,致公出版社;《偷袭珍珠港》【英】彼得达尔曼,电影《虎!虎!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