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晨报记者 任国强 制图/潘文健

晨报记者 何雅君

“四十年了,同学们,你们都好吗?”

穿着一身淡红色的夹克衫,今年51岁的桑慧勇走进豫园华宝楼三楼,盯着展柜里一张黑白照片,情绪有些激动,喃喃自语。

这是新闻晨报举办的“生逢其时·美好生活”庆祝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生活秀现场,那张老照片被桑慧勇认出是她的初中同学合影,虽然隔着展柜玻璃,她还是隐约认出上面有她的同学。

“初中毕业后,我们都失去了联系,如今四十年过去了,我想跟大家再聚聚。”

那是一代人的芳华。1979年的秋天,桑慧勇和同学们一起跨进普陀区光新中学,开始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地下打过弹珠,弄堂里跳过绳,曾经的豆蔻年华,仿佛还能听见琅琅读书声,倏忽间已是40年。

桑慧勇记得班上只拍过两次集体照,展柜里见到的那张照片也许就是其一。另一张集体照还在她手上。她指着手里的黑白照片说:“第一排左四是倪青,读书特好的一个女同学。最后一排右三是陈志林,一个穿着比较正式、话不多的男生。”多年过去,当时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昔日同学,如今在何处?初中毕业后,桑慧勇进入高中,后来便参加了工作。同学本来都住在附近,回头再寻已各赴东西。桑慧勇满腹遗憾:从前生活慢,抬脚就进了同学家门,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话;去得远了,写上一封信,满满的就是思念。谁会想到,各奔东西,原来住的地方都已拆迁,遍地高楼拔地而起,她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身在其中,也不得不感叹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

清楚记得,1986年她搬出了弄堂,住进了两室户的楼房,有了独用煤卫,再也不用倒马桶。也是在这一年,她成为上海友谊商店的一名售货员,此时的售货员可有满身的光环,她学说着英语、日语,接待的多是外国人,甚至还有明星、外国元首。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当年的光鲜渐渐失去色彩,商店效益渐渐下滑。但生活却依旧令人满意地前行,女儿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桑慧勇全家也搬进浦东一处花园小区。曾经的浦东还是一片荒地,如今陆家嘴的高楼已是世界高度。

有人就业,就有人辞职。在友谊商店做了22年后,桑慧勇选择了辞职,如今她是黄浦区的一名居委会干部。工作上有落差,但这里却接地气。“每天都能帮好多人解决问题,感觉自己也是在做好事,也有幸福感。”

抓着手中那张黑白的初中集体照,桑慧勇就是想同学们再聚聚。她也曾努力寻找,虽然有了手机,装了微信,但没有成功。在展厅现场发现那张老照片,这让她又看到希望。

展厅的老照片是民间收藏家胡申南提供的,他亲自到现场帮忙辨认。结果令人遗憾,那照片上的人物并非桑慧勇的同学,年代的久远已模糊了同学们的容颜。

一次挫折,并没有让桑慧勇气馁。她想过,也许有人飞黄腾达,也许有人功成名就,但同学见面就道一声你好,生逢其时,各自随缘,四十年都是收获,再聚都是人生沉淀。

最后,桑慧勇将手中的集体照交给晨报记者,她要将这张老照片,放在晨报的展厅展出,期望同学们看到,共赴这40年聚会。届时,她只想道一句:“同学们,我很好,你们都挺好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