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开始试供暖,广大居民们享受到了如春的室温,而与此同时,对民营企业开展的一对一贴身服务同样暖意融融。

在北京,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各个方面都是亮点频频:2018年1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单位2.4万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007.3亿元、创造利润945.6 亿元、吸纳就业398.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8%、36.4%和1.4%。在“2018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京东、联想和国美位居前三甲,三者营业收入总额均超过3000亿元,同时也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

如此成就,离不开北京营商环境这片沃土。围绕民营企业面对的“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定并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用具体政策措施及时回应企业需求。

一是针对民企反映比较集中的瓶颈问题,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健全政策机制进一步促进民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民企送出“27+5”政策包:围绕市场准入、创新创业等方面梳理出台27条政策,建立健全协调促进、优化环境、精准服务等5个工作机制,精准解决民间投资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11月3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为企业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面对面为民营企业家鼓劲打气,实实在在帮助民营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截至目前,北京市级领导已经走访企业280余次,并已为阿里、百度、小米等一批企业量身定制一对一“贴身”服务。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八月份发布的全国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中,北京总排名第一,在这片服务民营企业的沃土上,北京正在行动。

崔子莲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