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之中,最出名的当属《清明上河图》,这幅伟大的杰作以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写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它的艺术成就,已经广为人知,小珏不再赘述。其实,几乎在《清明上河图》的同时代,还有一幅作品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名气也非同小可,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到现代反而是默默无闻了。

它就是南宋著名画师萧照的《中兴瑞应图》,此画的诞生是个传说,而作者更是一个传奇。相传萧照一开始只是对绘画有兴趣,但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也没有拜过名师。此时,靖康之乱爆发,金军南下,百姓在战乱中无法生存,盗贼四起,萧照也是此时进入太行山为寇。

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然而,萧照却在抢劫时遇到了一个叫做李唐的人,他是北宋宫廷画师,逃难来到太行山。萧照一见李唐包袱中的字画,不仅没有抢劫,反倒是拜李唐为师,而李唐也感念不杀之恩,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师徒二人还一同投奔南宋朝廷,共同成为宫廷画师,而且萧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成为南宋画院的魁首。

那么,《中兴瑞应图》的创作,又有什么传奇呢?相传在绍兴十六年,临安城中的一座皇家道观竣工,宋高宗将会摆架巡视。这可急坏了宫中太监和当地的官员,因为当时最重要的“凉堂”依旧四壁空空,素白一片,并不像应有的锦绣悦目,哪里能彰显皇家的气派?幸好宫中太监还是见多识广,能够随机应变,他让人请到了南宋画院的掌门人萧照。

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萧照也不含糊,只提出了美酒助兴的要求,便借着酒劲,边喝边画,从而将完成了壁画,并且还得到了宋高宗的认可。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说明当年萧照画的是什么,但很多人相信,它就是《中兴瑞应图》的前身。

宋高宗赵构,本来是宋徽宗的庶子,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因为北宋皇室被金军几乎一网打尽,只有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他最担心的就是官员和百姓质疑他的合法性,因此授意宠臣曹勋编写“瑞应”故事以标榜自己受命于天。萧照的《中兴瑞应图》,正是根据曹勋的故事所绘制,相当于插图的形式。

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与《清明上河图》是一气呵成的长卷不同,《中兴瑞应图》则根据故事情节分为12段。第一幅图叫做“诞育金光”,它说的是宋高宗出生时就有异象;第二幅图叫做“显仁梦神”,它说的是宋高宗母亲梦见神人讲授养育之道;第三幅叫做“骑射举囊”,单纯表现宋高宗年轻时的勇武;第四幅“金营出使”和第五幅“四圣佑护”画的分别是宋高宗出使而宫女梦见有神灵护佑;第六幅“碰州竭庙”则是宋高宗出使时,庙神击杀奸臣的故事。

第七幅“黄罗掷将”、第八幅“追师退舍”、第九幅“射中台”、第十幅“射中白兔”、第十一幅“大河冰合”则都是宋高宗在南渡时的窘境,不过画师自然是从正面描绘宋高宗创业艰辛与临危不乱的勇气。第十二幅“脱袍见梦”画的则是宋钦宗亲自赠送黄袍,以表明宋高宗的完全合法性。

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萧照绘制《中兴瑞应图》的故事,在《石渠宝笈》、《石渠随笔》、《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等都有详细记载,而且还不止绘制过一件。

《中兴瑞应图》的艺术成就极高,后世文人模仿制作层出不穷,包括仇英在内的多位知名画家都曾经有过临摹之作,它画卷上总共出现了400余人,几乎和《清明上河图》不相上下,但为什么到现在的名气却相差如此之远呢?莫说和《清明上河图》比肩,它就是连十大传世名画都挤不进去。

本该和《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作品,却因为一个遗憾,变得默默无闻

还是一个颇为遗憾的原因,那就是这幅杰作的真迹并不确定。除了层出不穷的、参差不齐的临摹品之外,还有两套分别在两个博物馆。一套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比较完整,但颇有明人的风格。另一套是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上面有乾隆、宣统等印章,但只留下三幅,而且没有作者的题字。很多人虽然认为这三幅作品很像萧照的风格,但拿不出证据,更何况也不成套,所以艺术和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