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形势?就是指高校自主招生包括申报条件、报考要求、初审方式、考核形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显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我们来看数据: 2016年全国报考人数为56万人,2017年报考人数上升到72万人,2018年报考人数达到了83万人,而2015年自主招生的报考人数不到48万人。近三年自主招生报考持续升温,以每年15到20万人的数量递增。自主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引发自主招生报考热的三大因素

1、报考门槛降低。2015年起自主招生一改校荐为自荐,报考门槛大大降低。为更多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了机遇,受到考生的青睐。

2、考核时间优化。考核时间由过去高考前的四月份考核改为高考后的六月中旬考核,大大减轻了考生的负担,避免了对高考复习的影响和冲击,为更多考生所接受。

3、优惠政策加大。自2017年自主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很多高校规定,考核成绩特别优秀者,直接降至模拟一本线录取,有的院校还赋予专业再优惠的政策,保证第一专业志愿录取。这就使得许多成绩不是很好、实际并无学科特长的学生也都看好,踊跃报考。

二、2018年自主招生出现的三大新变化:

1、初审通过率大幅下降。2018年除个别院校初审率达到51%外,大部分初审率在20%-30%之间,初审通过率最低的院校只有百分之十几。初审通过率普遍低于往年。

2、录取的比率大幅下降。由于报考人数大幅增加,而招生计划并未明显增加,形成了“报录比”的“剪刀差”。录取人数占初审通过人数大致30%左右,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约10%。就是说10人报考,有3人通过初审,最终录取只有1人。

3、申报难度显著加增加。一是申报条件审查严格,获奖证书要查证严谨,论文 “查重”和质量判定缜密。不少院校增加了“推荐信”这一条件,目的在于遏制造假,相当于寻求“第三方担保”;二是审查内容、事项增多,高中阶段各学期期末成绩及排名、高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探究性学习成果等等全面审核;三是审核形式更加科学完善和严格。许多高校对各项申报材料逐一审核量化打分,依照得分排名决定初审通过名单。

三、2019年自主招生形势的基本判断:

1、报考热度有所减弱。预测2019年报考人数与2018年报考人数相比略有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最多将不超过90万。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略有所减少,约在80万左右。

2、报考难度继续加大。主要表现在:(1)申报条件更加严格。学科竞赛奖项严格限制,一些非官方竞赛即商业竞赛将被排斥;文科竞赛如作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的价值含量继续贬值;(2)进一步淡化论文和专利发明这一报考条件,审查更加严格;(3)更加注重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高中五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一摸考试成绩将再度被强化;(4)更加注重个人陈述的细节和质量。

3、笔试将进一步强化。2015年自主招生改革之前,笔试难度很大,也非常非常严格,那时称为“千题考”,考试内容面广量大,甚至出现一些偏题、怪题。面试相对简单容易些。自主招生改革之后的2015年、2016年、2017年笔试有所淡化,面试被强化。2018年风向开始转变,强化了笔试,靠笔试成绩刷掉大部分考生(约60%左右)。笔试的难度介于学科竞赛与高考之间。

四、应对自主招生新形势的三大策略

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对策:

1、准确把握好“硬件”条件:

A、把握好三类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赛、作文及英语大赛、科技创新竞赛,要从严把握。其他学科竞赛只能做附属条件,不能做报考的主要条件。选拔赛、初赛、复赛(区域)赛为省级奖项;决赛(个别复赛)为国家级奖项。

B、严格把握论文发表、专利发明。专利造假、论文造假现象较为为严重,因此审查会很严格。一旦被识破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得不偿失,要慎之又慎。

C、选准学科特长。如果考生没有奖项、没有论文发表、没有专利发明,那么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学科特长。即某一学科高中阶段五次期末考试加“一模”考试成绩,其中分别名列年级前1% 或前2% 或前5% 或前1% 三次即符合报考条件。高一、高二可以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培育。

2、扬己所长创造新条件:

论文、作品发表仍然是很多自主招生院校看重的报考条件,但论文造假现象十分普遍,抄袭、剽窃时有发生。所以高校对论文的严格审核包括对论文质量的审核是非常必要的。2018年很多自主招生高校在《招生简章》中不再提论文,改头换面为“学习探究和研究性成果”,旨在淡化考生论文意识,正确引导报考行为。但这并非取消论文条件,要求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严把论文关:(1)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类别。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专业性期刊、学术性期刊、学术性核心期刊,综合性期刊发表的论文,很难通过;有些院校明确规定为学术性期刊;(2)论文所发期刊的级别。期刊级别分为省级和国家级,有的院校要求省级,有的院校要求国家级,要根据具体要求对号入座;(3)所发论文是否在国家四大检索网(知网、万方网、维普网、龙源网)查到,论文引用别人的词句和段略则不得超过20%或15%;(4)论文质量。论文发表并不难,难就难在论文的质量上。譬如论文是否满足篇幅字符的要求,观点是否有新意,论述是否有逻辑性,是否具有理论的指导性等等。所以论文的质量尤为重要。

3、写好精彩的个人陈述:

自主招生申报的个人陈述(《自荐信》),是除了报考硬件条件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项,一定意义上讲,决定初审的成败。有不少考生硬件条件还可以,却没有通过初审,就是败在个人陈述(自荐信)上。如果个人陈述写得“东扯葫芦西扯瓢”不得要领,甚至词不达意,没有亮点没有特点,只是事实和辞藻的堆砌,将会严重影响初审的通过。特别是当我们报考的硬件条件不是过硬的情况下,更应该把自荐信、个人陈述写得出彩。所谓出彩,就是写出特点,把握要领,语言朴实生动,能够打动人感动人。如果死搬硬套网上的千篇一律的所谓“模版”,让审核专家老师看了头疼,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4、充分备好“软件”条件:

所谓“硬件”条件,就是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的报考条件,是首要条件,是前提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具备报考资格,才能通过申报初审。所谓“软件”条件,则是除过“硬件”条件之外的其他所有条件。这些条件虽然不是通过初审的决定条件,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辅助或附加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各学期期末考生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这些条件及其材料有两大特点:一是客观性,二是已然性。客观性就是客观实在,不能主观臆断;已然性就是已成事实,不能逆转或更改。这要求我们早准备、早创造、早完成。比如缺项的要提前补,高二甚至高一就要去创造条件,积极完成或完善成果。

终上所述,2019年自主招生的报考,困难与机遇同在,我们务必认真把握,积极准备,成功属于有充分准备的人!

作者将继续发表系列文章,以帮读者分析自主招生报考中的一些问题,给大家解惑答疑。敬请关注,欢迎阅读。

传播高考知识,传授填报技巧,引导志愿理念,服务全国考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许可转载须署名作者注明出处]

高考规划专家李勇微信lywx418988 /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