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古邦, 历史悠久五千年。

  辉煌灿烂钱币史,古代当今广流传。

  使用货币第一国, 开创世界新纪元。

  上古时期物换物, 等价交换方周全。

  夏商西周并东周, 春秋战国紧相连。

  此时使用何货币? 布币刀币和环钱。

  始皇赢政统六国, 结束货币混乱年。

  全国下设卅六郡, 统一使用半两钱。

  只因秦朝时间短,刘邦建立汉政权。

  下令民间可私铸,方有榆荚半两钱。

  传至武帝名刘彻,元狩五年下御言。

  废除前朝各半两,改铸使用五铢钱。

  自此五铢行用后,直至唐朝武德年。

  行用七百四十载,中国第一长寿钱。

  王莽篡政西汉末,铸钱能手至今传。

  六泉十布虽说美,不及一刀平五千。

  布泉货泉与货布,文字秀美垂针篆。

  三国鼎立魏蜀吴,连年战火并硝烟。

  刘备称帝在成都,直百五铢当百钱。

  大泉当千二千钱,铸于吴国赤乌年。

  东晋李寿踞成都,汉兴年号新改元。

  并铸汉兴小货币,中国最早年号钱。

  东晋元帝太兴间,沈充又铸沈郎钱。

  南北两朝相并立,五铢钱文更乱繁。

  太和常平和永安,一一皆是五铢钱。

  五行大布是篆书,永通万国和布泉。

  文字优美且俊逸,此为北周三美泉。

  隋朝五铢字工整,行用不到四十年。

  高祖名讳是李渊,五铢废除武德间。

  为取开创新朝意,方铸开元通宝钱。

  钱文欧阳询所书,八分隶含二分篆。

  乾元重宝肃宗铸,实为唐朝虚值钱。

  后出安史之叛乱,大圣燕王建顺天。

  铸行两种新货币,顺天易得得壹难。

  唐朝武宗名李炎,铸钱又于会昌年。

  背文计有廿三种,史称会昌新开元。

  懿宗名讳叫李漼,咸通元宝珍品钱。

  五代十国华夏乱,各国纷纷铸铜钱。

  开平天成并天福,助国壮国元宝钱。

  汉元通宝后汉铸,隶带真书气不凡。

  周元通宝人人爱,只因神话至今传。

  永平通正和天汉,光天乾德咸康连。

  共计钱文六名号,皆为前蜀元宝钱。

  天德天策与乾封,广政大蜀与乾元。

  永通货泉分真篆,今人欲得实在难。

  唐国通宝李璟铸,中国最早之对钱。

  缺角四眼残大齐,世仅二品珍贵罕。

  乾亨重宝和通宝,南汉所铸分铜铅。

  唐朝末年刘仁恭,永安五百与一千。

  背文三百铁货布,又铸元宝铁顺天。

  五代初期刘守光,应圣乾圣与应天。

  三泉传世各一品,流落日本实可叹。

  南北两宋十八帝.形形色色多美泉。

  太祖建隆始更铸,通宝钱文是宋元。

  太平通宝太宗铸,取意吉祥太平年。

  淳化至道三书体,中国最早御书钱。

  咸平景德真宗铸,祥符天禧一并连。

  仁宗皇帝名赵祯,天圣元宝铸此间。

  文字秀美分真篆,宋代第一之对钱。

  明道景佑皆元宝,皇宋通宝九叠篆。

  庆历重宝为真书,钱文读法分直旋。

  初铸行为折十用,未久即作折二三。

  小平钱是后人铸,钱币学者所论言。

  皇佑元宝景佑改,至今存在此观点。

  至和元宝和通宝,皆铸仁宗至和年。

  嘉佑元宝并通宝,皆为普通小平钱。

  治平元宝和通宝,出自英宗治平间。

  熙宁元宝与重宝,真篆二体多变幻。

  元丰通宝存世多,小平折二百种繁。

  绍圣元宝有行篆,隶书元宝不多见。

  元符通宝文端丽,楷书小平得之难。

  风流天子名赵佶,御书崇宁和大观。

  独创楷书瘦金体,铁画银钩字字端。

  圣宋元宝可易得,建国通宝求之难。

  政和重和与宣和,此为徽宗三和钱。

  靖康元宝靖康耻,靖康含泪失江山。

  南宋开朝是赵构,真隶篆书铸建炎。

  绍兴元宝和通宝,大小皆易配对钱。

  隆兴乾道孝宗铸,淳熙不如纯熙钱。

  光宋绍熙元通宝,宁宋赵扩铸庆元。

  嘉泰开禧与嘉定,嘉定宝文乱难言。

  理宗赵昀国力衰,铸钱轻薄飘云间。

  度宗赵禥铸咸淳,宋朝最后方孔钱。

  辽金西夏铸钱少,只因时间太短暂。

  天盛元宝西夏铸,辽代可见有大安。

  金朝正隆和大定,文字俊逸美胜言。

  泰和重宝和通宝,崇庆元宝玉筋篆。

  阜昌重宝刘豫铸,降金叛将傀儡钱。

  元朝货币多粗劣,八思巴文有大元。

  明朝共计十七帝,九个年号铸了钱。

  洪武年间补大中,永乐年间百姓难。

  宣德弘治和嘉靖,隆庆万历通宝钱。

  泰昌天启有合号,崇祯通宝百种繁。

  铸钱花样虽然多,皇帝吊死在景山。

  弘光大明和隆武,一一皆是南明钱。

  永历通宝行篆体,郑成功驻在台湾。

  永昌通宝义军铸,闯王建国在西安。

  大顺通宝文工整,张献忠铸在西川。

  西王赏功分三品,金银铜质品品罕。

  兴朝通宝分三等,小平五厘一分钱。

  利用昭武和洪化,皆是三藩吴氏钱。

  裕民通宝耿氏铸,出于康熙十三年。

  后金国号改大清,世祖顺治始进关。

  顺治通宝有五式,各式文字非一般。

  工部称作宝源局,户部称作局宝泉。

  顺治通宝有当十,记值记重清大钱。

  康熙通宝廿四局,一局一式人喜欢。

  后期铸有小平样,皆是鹅眼折价钱。

  万寿钱称罗汉钱,制作精良金光灿。

  雍正通宝十五局,清钱之中微少见。

  乾隆通宝廿六局,清代钱中量最繁。

  民间百姓皆喜爱,占卜上梁并还愿。

  嘉庆之后是道光,国力衰退百姓难。

  咸丰通元和重宝,当十当百又当千。

  廿六局铸和私铸,清朝第一虚值钱。

  祺祥年号只因短,祺祥宝钱得之难。

  慈禧太后亲摄政,改铸同治年号钱。

  光绪通宝和重宝,后铸革新用铜元。

  宣统在位二年半,大清皇朝至此完。

  宣统通宝铸量少,皇朝最后方孔钱。

  自从民国新成立,铜元纸钞和银元。

  民国三年铸大头,正面人像是老袁。

  三年八年并十年,全国流通最广泛。

  开国纪念银币像,国父先生孙中山。

  民国二十二年令,改铸银元称帆船。

  各种银币虽说好,四大银行纸币繁。

  民国政府多腐败,执政三十单八年。

  自从新中国成立,五套人民币已全。

  不会澎涨不贬值,人民喜爱不胜言。

  我虽钱币爱好者,学识不高才疏浅。

  闲来无事书斋坐,略把钱币史来谈。

  远古近代一翻话,只是粗俗言语连。

  众君学识定胜我,望君不弃共观研。

  五大钱币鉴定诀窍: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3.看文化价值

  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4.看历史价值

  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

  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5.看历史价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