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洪海 通讯员杨康妍、黄晓雯报道:昨日,2018年大塘镇“信合杯”冬瓜王大赛暨现代农业+生态游活动成功举行,新一届大塘“冬瓜王”诞生,冠军单个体重达82.9斤,入围决赛的冬瓜均达到55斤以上。

昨日上午,大塘瓜农们纷纷用交通工具将冬瓜运到赛场。记者发现,此次得奖的23个冬瓜体重都在68斤以上。佛山市农科所副所长李强介绍,今年参赛的冬瓜品质都比往年要好。得益于今年春季为农户派发良种,之后市农科所对农户全程跟踪指导。活动从筹备到举办都很顺利,也基本达到了组织大赛的预期目标。

大塘黑皮冬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李强认为,大塘有地理区位优势,光、温、水、气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冬瓜生长。大塘农户种植冬瓜技术普遍比其他地方高,接受农业技术的领悟能力更强。

昨日活动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接下来省农科院的科技信息会为大塘农业提供指引,省农科院专家也会定期来大塘为当地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副院长谢大森认为,大塘农业目前还面临散户多、技术集成推广难等问题,未来需要更多的集约化栽培,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为大塘农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本届冬瓜王大赛的主题是“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旨在借助举办冬瓜王大赛的契机,一方面向广大市民展示大塘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宣传大塘农业品牌,推介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生态游线路与景点。同时,现场举行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良种良法推介活动,将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升级能力。

三水被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大塘作为三水农业的重要产区,提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大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塘正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广东(三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打造集安全农产品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种苗繁育、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同时,大塘将把园区打造成能体现佛山特色的、工农融合共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实现大塘实施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引擎。

区委常委罗卫平出席了活动,并为参赛农户颁奖。

深读:“科技+农业”,解密“冬瓜王”背后的大塘现代农业发展

市民让孩子与优胜的冬瓜合照,冬瓜高于3岁的孩子。近年来,三水区大塘镇坚持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休闲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05年第一届“冬瓜王”大赛至今,大塘借助赛事和优质农产品逐步打响了现代农业品牌。

一位小孩在冬瓜前合影留念。

昨日上午,大塘农户们种的大冬瓜齐刷刷地摆在舞台上。进入决赛的冬瓜,体重须要达到55斤。而市场上的冬瓜,一般只有三四十斤。

通过专家组的评审,瓜农梁翠莲82.9斤的冬瓜成为第十届比赛的“冬瓜王”。有趣的是,梁翠莲家已经不是第一次拿冠军了。2005年大塘镇第一次举办“冬瓜王”大赛时,她的冬瓜以62.8斤夺得“冬瓜王”。在之后多年,她种的冬瓜多次获奖。

今年的冬瓜王冠军重82.99斤,夺得冠军农户梁翠莲笑逐颜开。

“每次种冬瓜,都会把上一年比较大的冬瓜种子留下来,今年种出来的冬瓜都有70斤以上。”梁翠莲2004年开始种冬瓜。她介绍,随着良种推广和栽培技术改良,她家的冬瓜越种越大。尽管今年她家只种了2亩地,但每一个冬瓜都超过了她第一个“冬瓜王”。

分享栽培技术时,梁翠莲说,每年要在清明前10天种植,种10天之后就要施肥杀虫。4月份开始上瓜上竹时,最怕刮风下雨,在种植期间每天都要去地里照看。“瓜皮瓜形要好看,瓜长大之后我会在上面放遮阳物。”梁翠莲说。

评选专家介绍,一个靓冬瓜,如果想要成为“冬瓜王”,首先要看瓜重。瓜重之外,还需看瓜色和瓜形。其中,瓜皮要黑绿有光泽,无破损、无病斑、无虫口;瓜形要匀称,呈长圆柱形,不弯曲变形。

评委在为参赛冬瓜评分。

技术改良实现瓜品逐年提升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副院长谢大森介绍,大塘黑皮冬瓜栽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品种不断优化,良种和栽培技术推广,是近几年冬瓜品质上升的关键。

谢大森说,大塘黑皮冬瓜肉质实、口感好、储运性好,是难得的优良品种。他从2003年开始和大塘黑皮冬瓜结缘,到三水开展蔬菜特别是黑皮冬瓜的研究。他认为,高效的水肥管理、挑选合适的种植位置、良好的病虫害管理是大塘黑皮冬瓜栽培的关键。

从建园初始,大塘现代农业园就坚持科技兴农的方向。多年来,大塘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佛山市农科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园区内重点农业企业共建科技转化基地。为进一步提质增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昨日广东三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塘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专家工作站成功揭牌。

大塘镇党委委员何建强介绍,专家工作站成立之后,省农科院的科技信息会为大塘农业提供指引,专家们也会定期来大塘为当地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何建强说,“冬瓜王”大赛还进行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良种良法推介。和省农科院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大塘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只冬瓜带火一条产业链

昨日上午,佛山国旅带来的禅城游客刚下大巴,就直奔大塘广场的“冬瓜王”大赛。导游黄先生介绍,每一届“冬瓜王”大赛,他都会带游客到大塘旅游。“很多游客都是上了年纪的,他们过来看到冬瓜都很想买,但是一个家庭吃不了那么多,所以就几个人合着购买一个大冬瓜。”黄先生说。

8月8日,2018年大塘镇“信合杯”冬瓜王大赛在大塘文化广场举行,现场展示的冬瓜版画。

广东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开始转向农业休闲旅游方向。总经理张向东告诉记者,每到周末该公司的农业公园都能迎来广州、禅城的游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之后,这家原本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公司增加了不少销量。

昨日,活动现场为市民推荐了3条农业生态游线路,包括大塘现代农业园的西园、中园和东园。何建强说,3条线路旅游内容丰富,游客在采集蔬果的同时可以接受农业技术科普,暑假期间还有亲子游。3条线路展示了大塘农业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为城乡居民架起农业休闲旅游通道,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

超85万人观看直播

一个镇的“冬瓜王”诞生记登上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直播平台,昨日超85万人观看直播。

“请允许我特别用普通话说一句,因为怕北方的网友听不懂粤语。”在大塘冬瓜选美比赛开始之前,主持人杨康妍特地插入一句普通话。在这个广东的小镇,用粤语主持才接地气,但为了让18个直播平台前的网友们能听懂,主持人和主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普通话讲解。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园子”的大塘,亟须在更大范围打响大塘农业品牌。大塘镇党委委员何建强介绍,今年大赛一改传统方式,通过佛山日报社三水全媒体中心直播矩阵18个网络直播分发平台,利用更权威、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的渠道,将大塘的农产品推荐给全国各地网友。

佛山日报社三水全媒体中心直播矩阵共吸引85万名网友观看,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凤凰网等权威媒体的新媒体直播平台。

主持人邹毅强采访冬瓜节冠军得主。/刘文伟摄

“这是《佛山日报·今日三水》服务三水十年来的一个重要转折。”佛山日报社三水全媒体中心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佛山日报·今日三水》创办以来,服务三水至今已有十年。在新的发展节点上,三水全媒体中心与权威媒体开展合作,建立了属于《今日三水》的全媒体直播矩阵。

目前,三水致力于打造近悦远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需要进一步讲好三水故事,传播三水正能量。上述负责人表示,三水全媒体中心致力于打造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跟各大平台建立起更权威、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的传播渠道,推出文字、图片、视频以及网络直播等媒介产品,擦亮三水名片。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洪海 通讯员杨康妍、黄晓雯

图|记者陈浩森

实习编辑|梁楚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