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固始县南大桥乡黄柏村贫困户王吉芝正在粉碎饲料 、喂养鳝鱼,她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干起活来娴熟麻利,丝毫不逊一个大男人。身后就是她致富成果——密密麻麻的鳝鱼养殖网箱整齐地排在池塘上,每个网箱内都长满了人工种植的水葫芦,一条条肥美的黄鳝就隐藏在这4平方米大的网箱中。随机扒开了网箱中的水葫芦,一条条个大生猛的黄鳝鱼在网箱中钻来钻去,生机勃勃。

然而,谁曾想过,几年前,她却是个身患重病的人。

2011年3月,王吉芝被查出血绒癌,经过手术和4次化疗后,花光家里的所有积蓄,接下来,每年吃药就要几万元,身体每况愈下,精神萎靡不振,脱贫无从谈起。

帮扶责任人在走访中,发现这一问题,劝说她重树生活的信心,学习一门致富技术,村里养鳝专家吴绪贤快速致富事迹让她燃起了脱贫的希望,她决定师从村里专家,养殖鳝鱼,她软磨硬泡,终于取得了老公的同意,但约法三章:“资金支持有限、干活不能帮办、贴赚自行承担”。

王吉芝丝豪不在意这些,她没有被困难吓倒,坚信自己能干好,说干就干。2016年4月,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她加入了吴绪贤的百顺缘鳝鱼养殖合作社,从乡农商行贷款5万元,从亲友借6万元,流转土地15亩,开挖了大塘,购买了网箱、粉料机、搅拌机、铁船、冰箱等生产资料,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下鳝苗600箱。

鳝鱼养殖是个坚忍一心的系统工程,既要吃苦耐劳、又要胆大心细,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方便管理。她在鱼塘边盖起了简易房子,吃住在养殖场里,每天坚持粉碎、喂食,查看水情、鱼情,认真观看鳝鱼生活状态。她的精神感动了其他社员,每当她有困难,热情质朴的黄柏人总是不遗力的帮助她。下苗工作量大、速度要快、放草要细、苗量要准,每当下苗,所有社员都放下自家的活,一齐来帮忙;进料拉料是个重体力活,彭涛、刘康松等人总是顺带帮他送来;鱼塘换水,刘强的塘较近,他总是帮她抽水;技术指导,吴绪贤家离鱼塘较近,总是来经常来传授。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下来,鳝鱼成活率达95%,且生长很快,整天忙碌,精神头足了,放下了思想包袱。年底,去医院检查,更让欣喜:病情恢复的很好,不需要化疗,服药也少了。

行百里路半九十。王吉芝这样认为,她也是这样坚持努力着……2017年,她更加认真,天天开心的忙碌在鱼塘边,与其他养殖户请教水情、鱼情处理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起网时,每个网箱收到成品黄鳝鱼50-80斤,按照30元/斤算,刨去开支成本,每只网箱纯利润在700元左右,创收近20万元。王吉芝还完了所有外债,带着挣来的钱,她做了最后一次检查,奇迹出现了,她痊愈了,不用再服药了。

丈夫赵俊毅逢人就说:“养黄鳝作用真大,家属病好了,光医药费一项一年就省好几万。

王吉芝告诉大家:“我沐浴在合作社的大家庭里,和大家一齐粉料、喂养,我脱贫了,心情好了,病也好了,药瓶也扔掉了”。

村支部书记付恩海说:“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勤劳致富不仅可以让群众身体变好,还可以让群众道德情操变高,王吉芝和她们的合作社就是这样的典型。去年,她所在的村民组评议低保,别人有拉票,她却出人意料的主动向大家提出来,低保了给别人,自己不再需要了。”

近年来,南大桥乡聚力产业扶贫,以急流涧河为主线、以黄柏、陆桥两为基点,打造豫东南最大的鳝鱼养殖基地,全乡有合作社2个,从业50多户,鳝鱼面积1200亩,网箱5万多只,年产鳝鱼300多万斤,创收9000多万元。

来源: 固始早报社

编辑 刘学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