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警惕脱口秀化。

“这个段子要是响不了怎么办?观众不笑怎么办?观众不笑你们帮我笑一笑。”脱口秀演员程璐参加第六季《奇葩说》时向队友说起自己的焦虑。在11月21日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中,程璐在辩论开场前便给现场观众开玩笑说要“负责好好笑”。

讲段子、怕冷场,当脱口秀演员在辩论节目里开始有着一样的担心时,我们不禁发现,“辩论”与“脱口秀”的边界正在模糊化。

不难看到,2014年C位出道并迅速成为现象级爆款网综至今,这档画风清奇的“严肃辩论节目”的现场变得更加离不开笑点的制造或者情绪的煽动,这当然跟如何让现场观众更加快速跑票的策略有关。

在“诡辩”和“辩论”之间,这些或娱乐或专业的选手大多在各自的风格上进行摇摆。平衡木的A端是严谨的论证逻辑,B端是如何调动现场观众共情的段子和笑点,纯A太死板,纯B太浮夸,经过六季锤炼的胜利者们在AB间轻松驾驭,但走到第六季的《奇葩说》,却在失去它的平衡性。1、当辩论走向“脱口秀化”

如果说《奇葩说》最开始吸引观众的地方,是在“辩论”形式下这些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奇葩”们的新奇观点和辩论画风,其另类独特的个性表达一下子击中了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心。

而在这些“奇葩”中,非专业辩论出身的选手就占据了大多数。辩论时,他们大多以“个人故事+讲段子”的形式进行表达。“讲故事”往往更易调动观众情绪,这对现场观众投票的判断影响较大,同时,也不乏合理运用这种取巧的方式为论点加分的选手。当方法用的好,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之相反的是,这种辩论方法容易落入空洞无味的窠臼。

第六季,李诞携公司旗下程璐、赵有成等几位脱口秀演员而来,“脱口秀式辩论”的渗透愈发明显起来,在昨晚播出的节目中,面对对方导师蔡康永的绵里藏针,程璐仍旧可以从容不迫地守住自方城池,比起讲段子,围绕辩题的逻辑才是关键。

除去同样以“说话”作为职业特性的脱口秀演员之外,《奇葩说》这个舞台还云集了(说唱)歌手、演员、网红、记者、警察、作家、编剧等各类职业背景的选手。

第六季中的新奇葩小黑、冯晓桐、许天奇、王凯曦KC、李佳芮Shary……虽然晋级赛阶段都有不俗表现,但随着比赛进程的展开,当他们出现在同一辩队,有些“聒噪”的“二人转”式辩论风格就会让同队队员感到虚脱。

在往届老奇葩中,咆哮式辩论的范湉湉,虽然总能凭借“不压抑自己天性”的故事触动观众泪腺,但这种高气场的辩论输出显然很难被模仿。而臧鸿飞、董婧、欧阳超、3bangz、马剑越等非专业辩手,也在难以摆脱的“职业段子故事”中局限了各自的辩论之路。

有人难逃窠臼,也有人破茧重生。以肖骁、姜思达、傅首尔为代表的同样非职业辩手,随着赛季打磨,不断展现出辩论潜质,并在搞笑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辩论风格。他们有段子,有故事,更重要的是有逻辑。

如今离开《奇葩说》做起个人节目的姜思达,曾在第三季中能量大爆发。虽然当时惜败黄执中,但在那一季中,面对每一个具象又抽象的辩题,姜思达都能结合自身经历给出较自己以往更为形而上的观点与思考。

肖骁,作为为数不多参与到第六季的元老奇葩,他的风格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先是在《奇葩说》第一、二季先后获得季军、亚军的赛绩,渴望成为BBking的他终于在第四季完成了华丽蜕变,成为当季冠军。第六季的肖骁更讲究论点的一二三,比起娱乐更强调拆解辩题背后的真正含义。在本季在晋级赛单元,面对桀骜不驯的新奇葩小黑,肖骁就“是否选择按键复活爱人”的辩题上给出了既有深度思辨又兼具人情故事的表达。

从第五季开始,傅首尔的辩论能力成长之迅速令人惊叹,更是在第六季中缙绅李诞队队长。她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故事无限放大,最终以一种出口便是段子的幽默和延伸出的生活哲学博得观众共鸣。

如果说哪个节目观众的记忆力是最短的,非《奇葩说》的观众莫属,他们可以在前一秒因为听到一个故事而按下红键,也可以在顷刻间听到更高效的段子后瞬间倒戈,或许也正是在这样的评审机制下,选手们开始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耍宝卖笑,这也是辩论变成脱口秀的一大重要因素。

正如导师薛兆丰在节目说的那样:“大家最后不会记得辩题,不会记得持方的胜负,却会记得当中发生的那些最感人的故事。”虽然如此,但还想说,观众爱看《奇葩说》,绝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搞笑的段子,更有层层递进的逻辑思辨和对这个世界的独到见解。如何将这些“故事”转化为自己的辩论优势,又不一味陷在搞笑娱乐之中,需要选手找到一种平衡。2、专业辩手如何调对“奇葩”频道

第六季《奇葩说》在正式定档之前,便率先打出了“没有人是安全的”的口号。这话一点不假。

从第二期海选晋级赛黄执中被新奇葩雷哥PK离场、被所有人看好的黑马新奇葩许吉如爆冷淘汰、击败黄执中的六杠选手雷哥遭淘汰,再到终于不再问“今天我博学了吗”转而开始好好辩论的杨奇函意外淘汰……观众选择的变化就如同六月天,让人很难琢磨清楚。

同样,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要想调对“奇葩星球”的频道,专业辩手出身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一不留神便容易翻船。

作为新奇葩第一个出场的许吉如,是被很多人视为有望争夺BB king的头号种子选手,并被薛教授钦选为队长。但好景不长,组队淘汰赛一开场,许吉如便在关于“工作996要不要886”的辩题中惨遭滑铁卢。

即便罗振宇贡献了一张“在下不服”卡,她最终还是败给了当场比赛思维更加清晰、讲述方式更为亲和的胡老师。对比之下可以看到,她在这场比赛采取的辩论方式显然并不适合《奇葩说》的综艺气场,把辩论打出的平平无奇“演讲”感,正是专业辩手在这个舞台的“不合时宜”。

像许吉如一样在没有适当转变辩论思维,讲述方式仍旧沿用传统的专业选手不在少数。庞颖、熊浩、周玄毅,甚至是跟黄执中同样是《奇葩说》幕后培训导师出身的胡渐彪,最终也没有找到与这个磁场接轨的辩论模式。

走到第六季的职业选手詹青云和席瑞,就目前表现来看,虽然都在稳中力求突破,但最终能否冲出重围还需要进一步观望,毕竟《奇葩说》这个舞台最魔力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

“在第六季《奇葩说》之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似乎已经掌握《奇葩说》辩论之道的黄执中在晋级赛淘汰后发出了略带调侃的自我感叹。被称为“少爷”的他,从幕后导师到第三季奇葩之王,再到第六季经历转折,虽然身份在转变,但有着资深辩论经验的他,似乎都能在每个辩题上带给观众新的认知角度。

这一季面对“年纪轻轻精致穷是否有错”的辩题,他给出了“年轻要有享受粗糙的能力”这一B面观点。黄执中令人汗毛竖立的拆题技法、极具“洗脑”风格的讲述方式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辨,让观众在醍醐灌顶后不自觉按下赞许之键。

同样找到打开《奇葩说》辩论法门的,还有在第一季、第二季、第五季分别为冠军的马薇薇、邱晨和陈铭,以及一直想突破自己实现冠军梦但在第六季选择“佛系”对待的颜如晶。他们在辩论专业之外,都找到了一套适合《奇葩说》的打法。

坚守第六季的邱晨,对“大学该不该开恋爱必修课”这一辩题,输出了一段层层递进、信息量密集的精彩辩论。

同样有着专业辩论背景,甚至自己主办辩论比赛的陈凌岳,在“工作996要不要886”这场中,凭借兼具幽默与思辨的表达救场许吉如;马薇薇师弟梁秋阳也在最新一期“该不该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的辩题上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不仅收获了女神陶虹给出的一杠,甚至一度登上热搜榜单。

面对没有安全区的一场竞技比赛,专业选手在《奇葩说》的舞台需要找到恰当的综艺感表达,同时输出高级的思辨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否则很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感。

非专业选手需要找到娱乐和辩论的平衡点,专业选手也需要发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这其实都很难。

赛制问题、选手间开撕事件、老奇葩不断转型……一档原创综艺延续到第六季不易,从辩手特别是老奇葩的压力,到制作团队如何转化压力才是真正的考验。从目前的战况来看,第六季是否又会像前几季一样,最终BB king的争夺再次落入几大老奇葩之间呢?而这个IP还能有多少潜力可以开发,还要看后续如何平衡。

-END-

作者丨雨天

编辑丨雨人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