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之后,随着国内晚熟玉米收割接近尾声,新玉米市场上市规模不断扩大。经过高开高走的新玉米市场,近期显现出了疲态。

领涨全国的华北玉米市场近期开始出现回落走势,前期迫近甚至突破2000元/吨的终端收购企业开始纷纷降价收购,收购价格回调幅度在30~50元/吨不等。华北玉米这波集体回调,是上涨过程中的调整,还是上涨势头的阶段性完结呢?笔者认为,短期来看,在供应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现货市场价格恐怕难有好转,尤其是华北玉米弱势震荡的局面仍要维持一段时间。

相比之下,东北玉米由于开秤价格相对较低,部分地区或存在小幅上行的空间,但在整体供应量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随着东北北部及华北个别地区晚熟玉米收割完成,从11月份开始,国内玉米开始进入集中上市阶段,新玉米上市初期看似“捉襟见肘”的供应逐步转向宽松。这种供应量的实质性转变,将之前现货市场积极看多的心态打压了下去。

除新玉米逐步上量对现货市场供应的影响之外,已经暂时被叫停的政策粮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玉米现货市场供应的有力补充。尤其是在最后1个月成交的超过1600万 吨玉米,也将在未来2~3周之内陆续出库流入到现货市场。这部分玉米相比新玉米而言,质量、水分符合标准,出库之后能够立即投入生产,为终端需求企业快速解决缺粮的困境,进而减少其在新玉米市场寻找符合要求粮源的时间。

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天气不断变冷,水产料需求将步入淡季,禽料在未来春节需求支撑下将基本保持稳定,生猪养殖则因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需求大幅下降势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存栏量及补栏量造成实质影响。生猪养殖作为优质玉米刚性需求的最大终端,短期内的需求将受到严重抑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玉米市场的需求预期,进而对玉米现货价格,尤其是优质玉米价格造成阶段性影响。

玉米深加工行业近两年表现相对平稳,终端产品价格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加工企业的利润,深加工企业需求相对稳定,加之国家对乙醇汽油的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综合分析,这波玉米价格回调应该属于阶段性的,新玉米价格在四季度乃至明年初并没有明显的上行动力,加之2019年春节较早,预计粮农的售粮高峰将集中在12月和明年1月的上半月,届时现货价格很有可能因此再度承压,上行变得更加乏力。(来源:粮油市场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