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及,再反過來想想,戀愛腦的愛情,真的可以證明自己對對方的愛麼。Tennov教授用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學的400對情侶作樣本,詢問他們對愛情的態度,並分析他們的日記,最終將那些愛得比較極致的人篩選出來,爲那種極致的戀愛取了一個名字:Limerence (深戀感、狂熱的求偶心態,也就是我們說的戀愛腦)。

        <div>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 ,編譯:八月八點半,原標題:《“那一夜,她爲愛上了頭” | 戀愛腦的快樂你享受不來》,頭圖來自:《去他*的世界 第二季》 今天早上可能是我閨蜜第108次原諒她男朋友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雖然對方讓她代還信用卡,到處撩妹,使喚保姆一樣使喚她,我閨蜜也都是可以接受的。她的世界現在只有愛情。分手是什麼,想都不會想的。 這就是戀愛腦啊! 常說的”戀愛腦”,其實就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那些一戀愛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愛情和戀人身上的人,會被叫作“戀愛腦”。 就像19世紀法國作家司湯達曾在《論愛情》裏描述過的,他自己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感覺:“每當向萊奧諾爾伸出手臂,我總是感覺自己快要摔倒了,而且我還得思考該怎麼走路。” “姑姑”李若彤,同樣認爲愛情第一。事業如日中天時因爲丈夫不喜歡娛樂圈,她九年內沒怎麼拍戲。在《魯豫有約》上節目時,當聽到魯豫說“對於一些人來說,愛情是最大的事情”時,李若彤立即回應:“我就是那種人。” 害羞、期待、對被拋棄的恐懼、對回應的渴望,以及贏得這個人的強烈動機,最是讓“戀愛腦”們欲罷不能的。 被戀愛洗腦的人們,“有毒”

“焦慮型依戀”,是戀愛腦們很常見的依戀模式。

焦慮型的個體對伴侶感受到的並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他們希望對方能夠拯救自己,或是使他們變得更“完整”,比如:
  •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 會爲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 害怕被拋棄,獨自一人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

戀愛腦們越是在乎,越容易患得患失,渴望親密和陪伴又敏感多疑,在感情中特別喜歡試探對方,習慣自我犧牲式的付出,獨處的時候又怕被拋棄,一但能和戀人建立聯繫,就像抓住救命稻草。 神經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對比了正在享受愛情的大腦和剛剛注射了可卡因或阿片、處於興奮狀態的癮君子的大腦,發現這些人的獎賞通路有很多相似的活動。

這也就是爲什麼,激情式愛情是不帶思考的,不能用理智解釋、且無法被切斷的。

人類從古代就開始編愛情神話,我們把愛情寫滿書籍和電視機也不是第一天了。最古早的愛情能追溯到《聖經》里亞當和夏娃這一對。上帝用泥土造就了亞當,用肋骨造就了夏娃。 亞當和夏娃相識時,亞當脫口而出:“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啊!是我的宿命,是終將合二爲一的存在。”呵,愛情這杯酒,還真是上頭。 最經典的戀愛腦標兵:亞當和夏娃 “不完美無所謂,我可以把你想象得完美” 繼續深挖一下“戀愛腦”的特點。 Tennov教授用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學的400對情侶作樣本,詢問他們對愛情的態度,並分析他們的日記,最終將那些愛得比較極致的人篩選出來,爲那種極致的戀愛取了一個名字:Limerence (深戀感、狂熱的求偶心態,也就是我們說的戀愛腦) 。 他們擁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徵:
  • 將對方賦予非凡的意義

將對方賦予非凡的意義。學生Chaucer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因爲Mary的到來,我的世界都發生了顛覆。” 戀人可能是以前的熟人,也可能是完全的陌生人。但在陷入戀愛後,對方就脫離了原本的身份,被情人捧上了神壇。但是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戀人其實沒有那麼神嗎? 實際上,這些學生能列舉出自己戀人的缺點,但他們卻選擇拒絕接受這些缺點,力圖在心中打造出一個完美愛人。那些愛到極致的人,在他們眼裏愛情已經成了一份需要日日呵護的藝術事業,像在修改自己全權佈局的愛情小說…… Chaucer說:“愛是盲目的。”所以他寧願把戀人的缺點拋擲腦後,而愛着心中的完美戀人。
  • 侵入性思維

陷入侵入性思維 (intrusive thinking) 後,戀愛腦們會感覺對方無時無刻不侵佔着你的大腦。在你讀書的時候你會想到ta是否喜歡這本書,在你睡覺的時候會考慮對方是否失眠,在你早晨睜眼的第一刻會思考對方是否也一樣醒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戀愛腦們卻巴不得每刻都和對方在一起,像個連體嬰一樣不分開。數據表明,他們消耗了85%~100%的時間在思考戀人的事情上,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不能好好地工作、學習,因爲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
  • 患得患失

學生們因爲戀人而表現出的過分的患得患失,他們期待被接受,卻又害怕被拒絕。被試們報告他們在見到對方的過程中口乾舌燥、臉紅心跳、口吃……有的甚至失去了正常狀態下的基本技能,變得不能好好地走路。 當對象身邊出現競爭對手時,他們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嫉妒情緒,做出和動物們“守護伴侶”時類似的行爲。在這些情緒下,他們更容易被激起強烈的生理喚起。 《愛情與靈藥》劇照
  • 挫折吸引

在這些愛得太過用力的人身上出現了一種"挫折吸引"現象,對他們來說,愛情像是一個人的激情獨角戲。“挫折吸引力”效應的意思是,當愛情受到阻礙、挫折時,被遺棄者反而對戀人更爲吸引、依賴,即表現出“愛得更深”“無法自拔”的狀態。 《愛你,西蒙》中男主就幻想了幾次神祕網友的真實身份,這種自我折磨帶來的渴望、希望、不確定,好像羽毛一樣拂過心上,這種瘙癢讓人們更愛給予自己幻想的那個ta。 神魂顛倒的戀人們無限放大戀愛細節,將這些小細節無限品味,反覆琢磨,上演一場豐富的內心戲。內心戲結束後,對愛人的癡迷又加劇了。 1996年,Helen Fisher用fMRI掃描了相戀平均7年時長的戀人們的大腦,並讓他們盯着自己的戀人/陌生人的照片。結果顯示大腦的VTA (中腦腹側被蓋區) 區被激活,而這個區域恰恰負責控制着人們的獎賞系統。 同時VTA區域和人們基本生理需求的控制腦區相近, 所以戀愛說不定容易被某些人們視爲一種生存基本需求,一種獎賞。 “失戀半年了,大腦還沒反應過來” “戀愛本來就是有毒的。”神經生物學家Lucy Brown說:“這是一種生理成癮,是物質成癮的一種變形。” 生理上來講,大腦在失戀後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非常類似“戒斷反應”。 (戒斷反應指的是物質成癮後人們想要戒除物質,而出現的生理心理綜合徵,他們可能會大哭大鬧、焦慮、噁心嘔吐、情緒失控、失眠等。) Tennov教授找到了10位失戀後的女性和5位男性,用fMRI掃描ta們的大腦後有驚人的發現: 失戀的經歷竟然改變了他們的大腦。他們腦中的VTA區、蒼白球、前扣帶回……這些區域,呈現出和戒毒患者相同的狀態。 (原來戀愛真的有毒啊......) 《重慶森林》失戀的何志武 就像《重慶森林》裏小警察何志武,失戀後還對阿May念念不忘,每天給她打電話,跑步,用強烈的思緒去驅除失戀後的情緒。 這是因爲 分手後,大腦還在分泌戀愛時的多巴胺,所以需要靠自我想象進行安慰調節。 他們會試圖挽回前任的真心,如果被拒絕會進入自我安慰階段。調節失敗後,紊亂的激素可能刺激他們情緒低落,產生抑鬱傾向。 美國一項研究追蹤調查了114位失戀後的男女,發現40%中的人失戀後有了抑鬱的傾向:提不起勁,也焦慮、做噩夢、食慾不振、情緒波動……甚至從此一蹶不振,讓自己陷入慢性孤獨。 電影《一天》劇照,女主一直深深地愛着男主,在長久的等待中女主迎來了絕望 分手後的憤怒情緒,如果不能發泄出來可能會造成抑鬱,而指向前任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攻擊行爲。知道分手這件事無法挽回,但好像管不住自己,還是會忍不住詆譭對方,來抗議自己被拋棄。 接受“分手”,對他們已經習慣了戀愛的神經系統來說,短時間內轉過彎兒來是很困難的。 “中毒”後,還得解毒啊 過於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一段愛情裏是有風險的。俗話說得好,不怕良緣難遇,只怕所託非人。 《和陌生人說話》做過一期關於PUA (把妹達人) 的話題。他們說最容易被PUA的,正是有“戀愛腦”特質的女孩—— 因爲這些女孩往往缺乏安全感,爲了別人的愛和認同非常容易投入感情,她們姿態很低,習慣討好別人。不僅容易遇到職業PUA,遇到渣男、被渣男控制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面對愛情,也一定記得給自己提個醒:這是真愛還是故意操縱? 沒看清之前,別急着往坑裏跳。 以及,再反過來想想,戀愛腦的愛情,真的可以證明自己對對方的愛麼? 對一個戀愛腦來說,愛人對自己往往太過重要,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超越。但在ta可以爲愛人“付出一切”的同時,ta唯獨不會做一件事:考慮對方的感受,尊重對方的邊界,相信對方的判斷。 也就是說,戀愛腦的愛情,很可能只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已。這些行爲往往既不能讓愛人快樂,其實也不能讓自己獲得更長期、更穩定的快樂感。 那麼,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戀愛腦的朋友,該如何幫Ta“解毒”呢? 首先,一定要讓Ta意識到此時此刻自己的狀態,要意識到自己是個“戀愛腦”。對戀愛腦來說,Ta往往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也許無法接受失敗;也許是太過渴望一段關係;也許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某個願望寄託在了面前這個愛人身上······去找到這個原因,認識到自己身上在發生什麼,是改變的重要一步。 其次,幫Ta找到現實感。Ta需要多聽一些其他人的聲音,來把握現實中到底在發生什麼。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之後,Ta才能真正關注自己的感受,並重新賦予自己“愛自己”的能力。 如果Ta實在難以走出戀愛腦的狀態,也許需要考慮接受專業的心理幫助。 面對愛,我們常常需要保持理智。正像莎士比亞說的:
“Love moderately. Long love doth so.Too swift arrives as tardy as too slow.”
 
“愛得適度。長久的愛是這樣的。太快和太慢一樣無法讓愛維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 ,編譯:八月八點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