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尘封书籍海洋的分享,今后我们一起来领略历史的海洋,一起参与吧
茶前饭后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历史要数三国历史和明朝历史居多,最近一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也在荧幕上走红。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便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所发生的故事。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增加播放量,断然不会讲述过于真实的历史,其中掺杂不少虚构人物,改变了历史原型。
历史上的朱祁镇早年丧父,在张太后的建议下,他九岁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正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张太后并非朱祁镇的生母。 张太后绝非等闲之辈,他深知此时的朱祁镇年幼,担心外戚、宦官专权,故而张太后重用前朝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的政绩最为显著,被后人称为“三杨”。由于张太后和这些忠义大臣很早都撒手人寰,导致后来的朱祁镇行政决策深受王振这样的宦官影响。
明朝建立以后,北方局势一直很乱,明太祖朱元璋将蒙古驱逐出中原,蒙古分裂成两个部落。一个是瓦剌,另一个便是鞑靼,这是明朝人对西部蒙古和东部蒙古的称呼。正统十四年,北方战报来报,瓦剌大汗也先率兵侵扰边境,此时的朱祁镇已经从少年蜕变为了拥有饱满热情的大明帝王,效法先帝驱逐来犯之敌是他内心最真切的想法。在宦官王振的怂恿劝说之下,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朝中大臣都劝谏朱祁镇不能前往,应当为天下社稷着想,朱祁镇并没有理会这些,他让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朱祁玉监国,朱祁镇这个错误的决定改变了明朝后来近十年的命运。
王都周边没有重兵,而战况危急,明英宗朱祁镇无奈之下,东拼西凑了二十万大军,对外宣称是五十万大军。朱祁镇御驾亲征,率领军队前往大同,恰逢雨季,部队行军缓慢,将士们都人心惶惶,又加上后方粮草短缺,导致了朱祁镇动摇了征讨瓦剌的决定。由于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王振不建议明英宗早早回师,认为这不能体现天子气概,反倒建议朱祁镇率军前往离大同不远的蔚州。于王振的私心而言,只是因为蔚州是他的故乡。正当大军前往蔚州途中,王振又担心大军会压坏他的田地,又使得朱祁镇的大军回师大同。溃乱不堪的大军被瓦剌的大军赶上,明军大败,朱祁镇被俘,王振在乱军中被杀死。这次战争事件被称为“土木堡之变”,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朱祁镇被俘以后,给大明王朝的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朝中大臣于谦认为“朝中不可一日无君”,所以他建议让奉命监国的朱祁钰早日登基为帝,避免瓦剌用皇帝朱祁镇作要挟,于谦的所作所为为他晚年被赐死埋下了伏笔。在明英宗朱祁镇北狩之前,两岁多的朱见深已经被封为太子,所以大可没有必要让朱祁镇的同胞弟弟朱祁钰当皇帝。朱祁钰在一番推脱之下,还是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景泰,被称为明代宗,是明朝第七个皇帝,已经可以老老实实做守成之君了。
明代宗是一个英明之君,他对军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成功抵御了后来瓦剌的南侵,朱祁钰知人善任,不失为一明君。据史料记载,“上皇北狩且一年矣”,瓦剌见中原军事实力与日俱增,便没有了继续作战的想法,于是利用朱祁镇这个砝码进行谈和。大臣嫔妃都盼望着大难不死的朱祁镇回来,可朱祁钰当了一年皇帝已经不太愿意这位兄长回来了。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于谦建议他将兄长接回来,但是皇位仍是朱祁钰的。
朱祁镇回京以后,被软禁在南宫,位于故宫的东南角,位置比较偏僻,这一软禁便是八年,从此成了阶下囚,就连皇后也不得不自己织一些衣物,换些钱粮来维持生计。可想而知,此时的朱祁镇生活多么艰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历了被俘、囚禁的九年苦难以后,他终于等来了机会。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终日躺在病榻上,大臣便想起了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大臣们商量过后,便发动了夺门之变,历经八年屈辱的朱祁镇再次称帝,他改年号为天顺。一上台的他立即处死了于谦,之后他软禁朱祁玉于西苑。晚年朱祁镇任用贤臣,平定叛乱,改革殉葬制度,流芳千古。这样一个拥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一直被人们所议论。
感谢大家的观看,有什么意见呢?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