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产业的起家产品——冰灯诞生在1963年,以兆麟公园为承载体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文化大革命”前办了四届,开启了新中国最早的冰雪旅游。

那时的冰雪艺术产品是十分初级的,开始是用水桶、洗脸盆盛自来水冻制,后来才开始取自然江冰制造冰雪艺术产品。不幸的是,这株刚刚培育起来的蓓蕾,却在1966年被摧残和扼杀,停办12年。

1979年元旦,哈尔滨市恢复了冰灯游园会,冰雪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快速发展起来,绽放了“五朵金花”,即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冰雪关连产业,她们成为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改革开放使冰雪艺术走向市场并享誉海内外

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冰雪活动“主题经济化,目标国际化,经营商业化,活动群众化”,不仅确立冰雪艺术的商品地位,而且推动冰雪艺术进入了市场。

冰雪艺术景观也从兆麟公园冰灯博览会一花独秀,发展成为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三足鼎立繁花盛开的局面。冰雪艺术还在开放中走向省外,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几十个城市展出冰灯艺术品。北国的冰雪艺术点燃了人们的冰雪激情。

哈尔滨的冰灯还跋山涉水,远度重洋,到数十个国家展出。人们超越时空的限制,欣赏来自东方的奇迹;从寒光素影与万紫千红中领略冰雪的神奇。哈尔滨的冰灯艺术已在美国多次登陆,并不断创下参观人数的新记录。

近年来哈尔滨冰雪艺术产品,在艺术造诣上有了新提高,在人文内容上有了新扩展,在科技结合上创新上有了新进步。太阳岛雪博会高达34米的“冰雪之冠”大雪人、哈尔滨松花江畔天鹅堡的大型冰雪投影秀等,让人感觉到这不仅是冰雪艺术大餐,也是一张城市名片。

改革开放使冰雪旅游领衔全国并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让香港中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机会组织起到哈尔滨的冰雪之旅,改变了境外不敢到哈尔滨参加冰雪旅游的状况。香港中学生冒着被冻伤风险组成的这支旅游“敢死队”,成了哈尔滨冰雪游的宣传者。此后在香港掀起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热潮,刮遍了全世界。

今天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已成为哈尔滨的支柱产业,从2000年起带动哈尔滨旅游业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高于同期哈尔滨GDP的增幅。从2001年开始,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人数多次超过三亚,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第一城。2018年春节国内长线游热门目的地城市前10名中,哈尔滨位居第二名,是其中惟一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通过科技创新和增强文化内涵,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等“老字号”产品不断升级;“新字号”伏尔加庄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欢乐冰雪世界等生态景区冬季旅游项目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冰雪旅游的支撑载体。据测算,冰雪旅游占据哈尔滨旅游经济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使冰雪体育步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大革命”前哈尔滨作为国家冰雪运动基地曾举办过20次以滑冰为内容的比赛。冬季在学校、工厂的冰场上也有几十万人参加冰上运动,但滑雪人数相对较少,仅有玉泉滑雪场一处,去的人也“凤毛麟角”。

伴随着改革开放,哈尔滨市每年都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场活动。冬泳发展很快,现在有骨干运动员千百人,成为冬季松花江上一道风景线。雪地足球、冰橇冰帆赛、冰雪舞蹈等各种以健身、娱乐为内容的冰雪活动也日益兴起,逐渐发展成冰雪娱乐产业。

哈尔滨市滑雪运动也发展很快,仅S级滑雪场就有12家。亚布力是中国目前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滑雪场;万达室内滑雪场目前是世界第一。伴随着黑龙江赏冰乐雪系列活动的举办,群众性冰雪体育蓬勃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催生了冰雪经贸产业金花

1985年1月5日,哈尔滨市举办首届冰雪节,并把1月份作为冰雪活动月。1986年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市举办了首届冰雪节交易会,从此迎来冰雪经贸的新时代,直至发展成为现在的寒地博览会。4年来,寒博会展览规模、参展国家、专业论坛水平年年有突破,已成为北纬45°上的寒地盛宴。

2018哈尔滨寒地博览会暨中国(哈尔滨)首届航空航天3D打印材料及应用制备技术博览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家国内外相关企业参展参会。冰雪经贸做为冰雪产业越办越有特色,越办越科技化,越办越高端化和实用化。

冰雪关连产业配套化并日趋规模发展

冰雪关连产业,如冰雪餐旅、冰雪交通、冰雪旅游商品等“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业快速发展起来。寒地科技含量的产业项目也纷纷落地:中关村落户松北高开区,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山东汇强集团在哈尔滨投资建设清冰雪设备制造基地;世界最大预制隔热管道系统制造商——丹麦朗格斯特在哈尔滨成立环保节能产品制造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冰雪产业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为冰雪产业之花绽开提供了阳光和雨露,为冰雪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文/王清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