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标题:“江口沉银”考古负责人刘志岩:拼齐“蜀世子宝”金印时手在颤抖。现场,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谈到了“蜀世子宝”的发现过程:找齐最后一块“蜀”字印花了半个月,捧着拼齐的金印时手在颤抖。

原标题:“江口沉银”考古负责人刘志岩:拼齐“蜀世子宝”金印时手在颤抖

今天(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第三期考古发掘成果报告会在发掘现场举行。

现场,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谈到了“蜀世子宝”的发现过程:找齐最后一块“蜀”字印花了半个月,捧着拼齐的金印时手在颤抖。他也谈到了自己的遗憾: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只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爸爸是在守护国家宝藏”。

29日,星期三,是江口镇赶场的日子。上午9点过,江口镇的街道就已经很热闹。除了赶场的人,还有参加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第三期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的人士。人们在这里相聚,岷江和府河也在这里交汇。

童谣中唱的“石龙对石虎”,指的就是江口镇石龙村。石龙村江口街的一侧,是江口崖墓博物馆,另一侧便是抽干了水的河道,也是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第三期考古发掘的现场。

蓝色展板的背景前,江口沉银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坐在靠中间的位置,他第一个发言。发言里,刘志岩先提到了“挑战”。

他表示,第三期考古发掘是最困难的,“新冠病毒来袭,考古发掘工作也受到了冲击。”不过,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发掘。2月2日赶回江口镇时,刘志岩印象里,当时彭山没有一例确诊的病例。

“采购防疫物资,制定防疫方案,落实防疫措施,2月5日复工恢复考古发掘。”刘志岩提到一句话“考古学家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接着他表示:为了抢救回文物,冒险是值得的。

第二个关键词,刘志岩说的是“坚持”。他特意提到了“蜀世子宝”的的发展过程。“这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发现。”刘志岩回忆,金印被破坏成了四块,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前两块同时被发现,第三块被发现时我们已经感觉运气足够好。”

刘志岩表示,缺失的那块恰恰是能证明金印身份的“蜀”字,“团队没有放弃,直到半个月后在距离第三块被发现位置20米的地方,发现了第四块。”

四块合拼到一起的时候,刘志岩手捧着这枚十五六斤重的金印,“我的手在颤抖——不仅因为金印本身的重量,还因为其承载的厚重历史。”

第三个关键词,对刘志岩来说是“遗憾”。他直言,因为江口考古发掘,自己这几个月都没有回家,“每天晚上和女儿视频20分钟,陪伴女儿。”他提到,每次视频结束前,女儿都会告诉他“认真工作”、“多赚一点钱”。

刘志岩感慨,女儿长大后应该能体会他的心思:爸爸工作的意义不在于挖出来多少钱币、赚多少钱,“而在于爸爸守护的是国家宝藏。”

家庭以外,刘志岩说自己还有一个遗憾,即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办法让更多的群众走进现场,近距离接触考古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