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人身上略有差异,受人体内外因素影响稍有波动。在一天24小时内,下午体温比早晨偏高,剧烈运动,进食后体温会稍偏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比平时稍偏高。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稍低于年轻人。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

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准,可将发热分为:

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测的腋温要比口腔温度略低,低热一般从37℃开始。

发热的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一、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管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1、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2、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溶血反应等;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痛风、中毒脱水等;5、血栓及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和肢体坏死等,这一类发热统称为吸收热。6、颅内疾病,如脑出血、脑震荡、脑挫伤,这一类发热统称为中枢性发热。另外皮肤病、恶性肿瘤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

发热的处理:医学上一般体温低于38.5℃是不需要用药的,物理降温即可;即热毛巾擦拭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或者冰袋放在这些地方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适当口服退烧药。

小结:本文主要盘点了发热的程度、病因及一般处理方法;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