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报道我省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时期

  精准扶贫的实施中,湖南职业教育大有作为。三湘都市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湖南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报告(2015-2017)》(下称《报告》)已于近日出炉,公布了近三年,我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成绩单”,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报告》显示,近三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学生100%得到资助,96.69%的贫困生实现了就业创业脱贫。职业教育的扶贫成果只体现在教育领域?当然不是。《报告》公布的调研数据表明,在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对口帮扶、党建帮扶和文化健康生态扶贫的过程中,我省职业教育担当重任,贡献突出。

  【教育扶贫】贫困毕业生就业率达96.69%

  【案例】

  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工装费全免;每月补助300-500元生活费;顶岗实习可获3-4万元实习工资;毕业后优先在吉利集团工作,年起薪在5万元以上——这是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教育+就业”计划。实施该计划以来,学校已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0人,资助金额达1848万元。学校还实施 “扶贫千人计划”,在永州市定向招收1000名建档立卡学生免费来校就读;开办“吉利成才班”,在上饶建立技师学院,培养汽车工匠,并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年提供4000-6000元的学费资助;开办“吉时雨”师资培训班,招收来自全国贫困地区的汽车专业教师来校研修一月,首期已培训30名教师。

  【数据】

  选择读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是从山沟沟里走出的穷孩子。2017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地区生源比例高达36.86%,全省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达83.98%,高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达71.71%。全省职业院校通过减免学费、设立奖助学金、提供生活补贴、发放勤工俭学补贴等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实现了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2015-2017年,上述各项资助总额约50亿元。2017年,校企合作企业采取设立奖助学金、资助学费等方式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分别达2651万元;职业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69%,就业起薪点达3274元/月,当年创业比例为2.39%,实现了“就业创业一人,脱贫一家”。

  【技能扶贫】三年累计为贫困地区28万人进行技能培训

  【案例】

  许立红曾是永州道县石马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没钱没房子没技术,离婚后只身一人带着孩子在外地打工,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去年,永州市工业贸易中专学校为了培养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举办“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班。许立红被选送到学校免费参加培训。凭借学来的养殖技术,他开展科学泥鳅养殖,因为泥鳅肉质好,销路火,半年就赚了20多万元。脱贫致富后,许立红带领了村里10多户村民养殖泥鳅,大家都挣了钱一起摘掉了穷帽子。就这样,他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泥鳅大王”。现在,他在自家的鱼塘边开起了小课堂,免费向农户传授泥鳅养殖技术,还向贫困户低价出售鱼苗,并签订包销协议,把泥鳅的“发财经”传播给更多人。

  【数据】

  职业院校是湖南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近三年每年培养贫困地区户籍学生14万人,累计为贫困地区28万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全省职业院校采取集中授课、观摩学习、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乡村干部、农庄(农场)主、种养专业户、乡村企业经营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015-2017年,培训上述四类人员共计166544人,其中致富能手10万余人。针对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需要,单独或与乡镇农校合作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7年培训达164507人次,使贫困人员初步掌握了一技之长。

  【产业扶贫】科技攻关团队破解687个产业发展难题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左家哺(右一)带队指导林下魔芋栽培

  【案例】

  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县,拥有丰富的富硒物产,然而,富硒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瓶颈。由长沙环保职院黄小波副教授和尹艳凤副教授等专家组成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来到新田县,他们扎根贫困地区,组成不同的专业服务队,以富硒企业为核心,实现科技、服务对贫困村的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新田县富硒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已达10万亩,富硒产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华容县签订了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从2018年至2035年,将在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的互动交流与服务对接、乡村振兴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相关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今年6月,该校派出16名教授专家组成团队前往华容县,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华容县“乡村振兴”规划。早在2015年,该校成立精准扶贫专门机构——新农村建设学院。2018年更名为乡村振兴学院,针对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等实施精准帮扶。

  【数据】

  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全省职业院校根据各自的优势,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开发新项目(产品)达752个。全省31所职业院校共组建76个科技攻关团队,289名技术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科技难题。2015-2017年,科技攻关团队为贫困地区产业(企业)解决科技难题687个,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派755名优秀专业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单独或联合组建152个“科技服务团队”,赴贫困地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1个贫困县。2015-2017年,全省职业院校 “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技术会诊达1041次,提供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131个,推广新技术(产品、品种)158个。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

  【对口帮扶】61所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焕发生机

  杨莉萍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的学生。同时,她还是新晃侗族自治县职业中专电子商务班的“老师”。去年9月,品学兼优的她,把毕业实习选择在了家乡湘西,走上了新晃职中的讲台。因为深受当地孩子的喜爱,她的实习期被延长了一个学期。这个19岁的女孩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对口帮扶“大军”中的一名“尖兵”。据悉,该院与新晃县职业中专正式签署结对帮扶协议以后,为新晃职中量身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在其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这所贫困地区中职校焕发生机。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学院怀化分院”挂牌仪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与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签署“院校联专业”对口援疆协议

  【数据】

  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组织发达地区优质职业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61所职业院校。到2017年底,帮扶学校共选派683名教师支教,培训对口帮扶职业院校教师1105名,帮建实习实训基地(室)51个,捐赠教学仪器设施设备价值962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薄弱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被帮扶学校部分达到省级示范职业院校标准。

  全省职业院校结对帮扶6567个贫困户,为结对帮扶户提供助学帮扶3499人,帮助贫困户筹措生产发展资金934.34万元,采取“以购代捐”方式给贫困户帮扶资金530万元。截止2017年,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已有2612户脱贫,脱贫人数达13251人。

  【党建帮扶】招收农民大学生3.4万人,80%成为各地村支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

  由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牵头实施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基层组织骨干和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民大学生龙四清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怀化芷江县古冲村党总支书记,她通过学习,在村里组织开展“致富技术进农家”活动,大力推行“互联网+”销售模式,村民们种的柑橘、猕猴桃、红豆杉、金银花等农产品不仅不愁销路,还卖了个好价钱。如今,古冲村集体固定资产从20万元发展到3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0000元。该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她本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巾帼带头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数据】

  近三年,职业院校共选派1300余名干部教师驻村,帮助完善基层党组织和村级组织制度400余个,培训驻村基层党员5000余人次,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农民大学生3.4万人,其中80%的成为各地村支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党建帮扶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文化健康生态扶贫】为贫困地区开发生态保护项目80余个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湘西进行石漠化治理

  【案例】

  多年来,被视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荒山在我国加速蔓延,为了攻克这一“地球癌症”,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藤本植物研究所,主攻利用藤本植物进行石漠化治理研究,在桑植县典型石漠化地区建立5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基地,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藤本植物治理石漠化山区综合技术”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将该项研究申报国家星火计划并获立项,对石漠化治理技术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藤本植物治理石漠化的综合研究成果。2012年,学校选派由主要研究人员组成的师生团队,赴桑植、隆回、邵东等贫困山区进行推广应用。目前,上述地区推广应用该技术的2800亩荒山已经变绿。

  【数据】

  助力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生态扶贫,我省职业院校一直在行动。2015-2017年,全省职业院校师生到贫困地区开展文化艺术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达2.2万余人次,面向贫困地区群众开展道德讲堂、文化培训等15721人次,帮助贫困地区挖掘、整理、传承“非遗”和传统文化项目38项;为贫困地区培养培训健康守护人15278名,义务诊治贫困人员6000余人;为贫困地区开发生态保护项目80余个,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骨干人员培训2489人,赴贫困地区进行生态保护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师生达27316人次,帮助引进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近2300万元。

  【厅长说】职业教育实现扶贫与自身发展“双赢”

  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认为,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可以说,职业教育为乡村培养建立永不流动的扶贫工作队。”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湖南职业教育在扶贫中也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优化了发展环境,加快了发展步伐,初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扶贫与自身发展双赢。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发动全省职业院校主动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引导贫困家庭将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作为脱贫的重要选择。同时,将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扶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扶贫能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此外,还将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效能。

  湘微教育综合湖南卫视、三湘都市报报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