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整个听觉系统会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鼓膜变薄变硬,血管分布减少;砧锤关节和砧镫关节的软骨组织发生关节炎样改变,包括变薄和钙化;中耳肌肉和听骨链韧带纤维萎缩变性;咽鼓管软骨逐渐骨化变硬;内耳的感受器、神经、血管、支持组织、突触以及其他组成部分都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其中Corti器受年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毛细胞的缺失,一般来说,耳蜗基底部毛细胞缺失最多,另外,最外面一排外毛细胞更容易变性,外毛细胞最显著的变化是数量减少,而内毛细胞的变化则为退化。

除了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导致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主要有职业性或娱乐性噪声的过度暴露、遗传因素、听神经瘤、外伤、代谢性疾病(如肾病)、血管性疾病、感染和耳毒性药物等。耳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依他尼酸和水杨酸盐。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物的致病机制是这种抗生素持续时间很长,在内耳淋巴液中的浓度比身体任何组织及体液中都高。加之老年人肾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耳毒性药物在内耳不断积累,最终损害末梢器官。如果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首先损害外毛细胞,然后是内毛细胞。

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老年人听力损失有关。Brant等人进行过一个大样本研究,对象是没有噪声性聋和其他与听力有关疾病的老年人群。研究结果证实心血管疾病与听力损失之间存在联系。特别是心脏收缩压与感音神经性聋显著相关。Gates等人对Framingham地区人群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心血管疾病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低频听力损失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高于高频听力损失,提示有供血或代谢方面的疾病。心血管疾病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非常令人惊讶,但研究者也承认从他们的实验结果还不能推断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耵聍栓塞、中耳炎、舌咽肿瘤及耳硬化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耳硬化症常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同时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耳蜗病变。另外,还有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阿尔兹海默型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也与听力损失有关,但是抑郁症或痴呆有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混乱,会被误认为听力损失。对于这一人群可以利用系统的听力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江阴中山北路惠耳听力中心地址:江阴中山北路43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