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商务部报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影响总体有限

创业板指创反弹新高 题材活跃赚钱效应提升

美元指数涨势如虹 创近17个月新高

同业资讯

股市震荡上行 公募基金直言政策提振信心

外资私募加速建仓桥水高盛纷纷看多A股

年内233位基金高管变动 16位新任总经理亮相

产品资讯

债券指基总规模近600亿 广发中债1-3募资超200亿

公募ETF产品火热刷屏不足一个月 450亿资金借道入股市

一批获“准生证”尚未发行基金面临逾期大限

行业资讯

商务部报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影响总体有限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11月12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秋季)》。报告回顾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展望了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增速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动力加快转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影响总体有限。

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国内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中国外贸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条件。前三季度进出口较快增长,为全年外贸保持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2017年四季度进出口基数较高,将对2018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保护主义威胁全球贸易稳定增长。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良好,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外贸政策落实,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同时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努力保持外贸平稳发展、质量提升。

创业板指创反弹新高 题材活跃赚钱效应提升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A股昨日重拾升势,两市全天现单边上扬走势,创业板指放量长阳,领跑各主要指数。盘面上出现百股涨停的现象,市场资金主攻的方面仍然是创投概念、壳资源、ST股、超跌低价股以及包括在计算机、软件、5G概念在内的科技股。中小盘股集体飘红,赚钱效应迅速提升。10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层面的民企纾困政策持续落地,预示着未来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增强,这有助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改善市场悲观情绪,利好A股市场企稳运行,以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股短线反弹的驱动力更大。

中小盘股活跃度提升

创业板昨日成为上涨先锋,带动两市各大主要指数共振走高。上证指数一举收复2600点整数关口,涨1.22%至2630.51点;创业板指则价升量增,大涨3.47%,收盘价创出近1个月的反弹新高。

盘面上个股普涨,各类题材股百花齐放,创投概念、壳资源、高送转预期以及包括在计算机、软件、5G概念在内的科技股等板块持续拉升,继续以点到面的扩散,各概念均有多只连板股出现,其中恒立实业实现了12连板。

总体上看,创业板个股是领涨的主力之一。同花顺的统计显示,昨日可统计的721只创业板个股中,录得涨幅的有709只,所占比例超过98%。其中涨停的个股有22只,包括电气设备板块的阳光电源、金利华电、温州宏丰、迈为股份,电子板块的锦富技术、和晶科技,计算机板块的宇信科技、博思软件,医药生物板块的千山药机、艾德生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总市值最大的宁德时代大涨7%,再创此轮新高。它是创业板第一大市值股,昨日收盘总市值达到1827.35亿元,对指数贡献较大。公司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91.36亿元,同比增长59.85%;扣非归母净利润19.85亿元,同比增长88.71%。

对于昨日的中小盘股行情,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近期政策上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非常给力,使得二级市场资金对中小创的配置力度加大。而且中小创目前的整体估值经过三年的杀跌已经处于合理水平。因此有政策,有资金的话,就比较容易出现一波行情。

昨天两市成交量3390亿元,同上个交易日相比大幅增加。现在成交量能的情况是调整缩量,上涨放量,说明市场增量资金对行情的掌控能力很强,预计成长股将成为市场的主攻方向。

上涨持续性如何?

近期,民企纾困政策不断升级加码,对市场情绪起到显著提振作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较为突出,在政策暖风吹拂下,民营企业有望大幅受益,对于中小创板块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从10月开始,政策转向解决民企融资困境,11月以来的政策包括: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月6日央行行长易纲提出“三支箭”政策组合,让资金流向民企。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11月9日国常会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等。同时,证监会修订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明确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并取消了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18个月的时间间隔限制。

在10月19日创下1184.91点新低以来,创业板指持续上行,累计反弹幅度为15.51%。部份个股反弹力度更大,赚钱效应迅速提升,创业黑马、阳光电源、和晶科技、先锋新材、川金诺和康旗股份区间累计涨幅超过40%。

对于本轮小盘股行情持续性如何,广发证券认为,本轮风格切换是否可持续仍取决于相对盈利增速和流动性,当前环境下则为民企纾困和并购重组的实质效果。海通证券则认为,对照过去政策偏暖驱动的反弹,这次反弹时空还没到均值,换手率、成交量等情绪指标恢复还不充分。短期反弹阶段,科技类中小创弹性更大,不过,历史大底还需时间反复构筑。

美元指数涨势如虹 创近17个月新高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在12日欧洲股市交易阶段,美元指数涨势如虹,一度突破97.5水平,刷新自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美元指数的强劲走势,受美联储“鹰派”立场的支撑,且上周公布的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经济数据较为强劲,这也为美元指数的上涨提供了动力。上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2%至2.25%的水平。美联储同时表示,进一步加息符合美国经济状况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在确定未来加息的时机和幅度时,美联储将结合其促进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评估当前及预期经济状况。该评估将考虑就业市场状况、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等一系列广泛因素。

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前景的乐观判断预示着美联储将在12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再次加息。市场数据显示,美联储今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77.5%。自2015年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加息8次,并开启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以逐步退出金融危机后出台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不过,Invesco固收投资组合经理Noelle Corum认为,美联储加息前景可能不足以支撑美元。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外汇团队副主管Momtchil Pojarliev表示,未来6到9个月内美元指数可能下跌10%。多伦多道明银行的北美外汇策略主管Mark McCormick认为,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不只美联储加息这一项,需要结合贸易和经济等大背景综合考量。

北欧银行表示,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美元周期正在走向尾声,明年一季度美元将遭到抛售。特别是未来4个月内,欧洲央行将开始“缩表”进程、欧洲核心通胀有望反弹,且美国在明年初可能面临债务上限危机,美元也将因此承压。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累计上涨5%,对于那些在海外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企业而言,美元升值却是个坏消息,因为这会使得他们在海外获得的销售额和利润相对缩水。宝洁公司首席财务官莫勒在谈到强势美元对宝洁公司的影响时指出,在美联储的一系列加息运作之后,美国的利率目前已经高于许多国家。有分析人士表示,强势美元将在未来若干个月当中侵蚀许多美国大型企业的利润。与此同时,主要业务立足国内的美国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美元升值意味着美国消费者面对海外商品时购买力增加,他们可能会因此更多去买进口货。

此外,加息成了新兴市场应对美联储紧缩的必修课,阿根廷、土耳其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央行已经纷纷加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已经给美元带来提振作用,若美联储的缩表以其预期的速度继续,那么美国货币政策可能加速美元上行,同时给新兴市场带来更多“痛苦”。

与美元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镑的走势持续低迷。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内阁成员在脱欧问题上不断内讧和争吵,正耗尽市场对达成脱欧协议的耐心和信心。最新消息指出,英国政府推迟预计于本周二召开的脱欧会议,拖累英镑下行。在12日欧洲股市交易阶段,英镑兑美元汇率的跌幅接近1%。

同业资讯

股市震荡上行 公募基金直言政策提振信心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昨日A股震荡上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630.52点,上涨1.22%;深证成指报收7832.29点,上涨2.4%;创业板指报收1368.79%,上涨3.47%。公募基金认为,近期政策利好密集出台,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对于创业板的突出表现,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近期政策利好密集出台,特别是多家银行表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大幅提振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以及投资者对于民营企业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认为,整体上看,延续了前期积极信号持续释放的政策方向,释放出了重要的改革信号。这有望稳定市场并从长期释放改革红利,未来有望陆续看到政策落地,因此,悲观预期的修复将成为市场的主线之一。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10月CPI同比增长2.5%,综合经济景气以及菜价、肉价等高频数据,预计11月通胀将继续下行。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显反映出政策在着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对通胀关注度提升。综合看来环境转为有利,股票资产配置吸引力上升。

公募基金人士进一步分析了A股的后市策略。

结合外资加大A股配置力度的情况来看,杨德龙表示:“外资愿意在这个时候入场,表明很多个股已经跌出了价值,A股具备了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从边际改善的角度看,关注前期跌幅较大的中小创优质成长股。

“在基本面改善尚不确定的条件下,股指空间或难进一步打开,但结构性、交易型机会已显著增加。”魏凤春表示,相对看多科技成长行业,建议沿持续回购、股权质押风险缓释两条线索寻找反弹标的。

前海联合基金指出,沿着三季报景气度指向、政策提振去寻找板块个股机会。民营成长板块短期内相对占优,同时优选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制造业龙头、科技创新成长龙头。另外,增长相对稳健的消费龙头、分红收益率可观的低估值蓝筹也逐步呈现价值。

外资私募加速建仓桥水高盛纷纷看多A股

2018年11月13日和讯网

一方面是外资私募加快布局A股,另一方面是外资机构纷纷看多;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似乎真的来了。

记者统计发现,进入第四季度,外资私募布局A股的步伐似乎有所加快,截至目前,已有14家外资私募进行了备案,合计发行产品超过了20只;与此同时,高盛、桥水等知名外资机构也一致看多A股。他们认为,在最近一年中,全球投资者正进一步提升中国股票和债券的资产配置,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也在进一步提升,基于A股“入摩”比例提升、A股“入富”等利多因素,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来了。

外资布局A股“加速度”

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安中、元盛、桥水、毕盛等14家外资机构纷纷登记备案,合计发行私募基金产品已超过了20只。而今年以来,更是外资私募加快布局中国A股最明显的时期,在备案的多只外资私募产品中,超过一半均在今年发行并备案,且集中在下半年。

北京某百亿元级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管理的资金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外资。虽然与外资私募相比,这些外资规模并没有公开,但今年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有小幅增长。

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份在中基协进行了备案,10月份便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投资基金一号;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于今年6月份进行了备案,截至目前已发行了3只产品,分别是元盛中国多元化一号私募基金、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一号私募基金和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二号私募基金。

公开信息显示,在已发行的外资私募产品中,基本涵盖了主动选股、量化选股、绝对收益、固定收益等多种策略,其中以投资于A股市场的产品居多。如富达、瑞银已经分别备案了3只产品,英仕曼、惠理各自备案了2只产品。这些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后,大部分产品目前还看不到业绩。

同时,从备案的产品数量来看,元胜投资算是发行产品数量较多的外资私募。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26日,而在中基协备案登记时间为2018年6月29日,目前员工11人。元胜投资的母公司为元盛资本,目前是全球管理规模最大的CTA策略对冲基金,管理规模超300亿美元。

相关消息显示,2012年,元盛资本曾与华宝兴业基金共同成立了一只基金专户产品,但只在其中提供期货研究技术。2013年,元盛资本作为首批试点境外对冲基金之一,获批QDLP额度。今年6月份,元盛资本拿下私募牌照,不过因“元盛”被注册,因此取用谐音“元胜”。

多家外资机构看多中国股市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维持弱势震荡行情,但外资机构似乎对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较为看好,包括桥水和高盛的知名机构,在公开场合一致认为A股投资机会快到了。

日前,桥水基金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目前全球投资者开始转向中国资产配置。相比中国经济规模、地位及其金融资产,大多数全球投资者的中国资产持有量不足,但在过去一年,这一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最近外国投资者加快购买中国债券和股票。这些走势反映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市场的对外吸引力,主要全球指数也逐步纳入中国资产。

桥水基金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已显示出各种改善迹象。从债券方面来看,最近几个月,一系列重要的市场改革措施(明确外国人的税收待遇、实现批量交易、实施券款对付结算),以准备宣布2019年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从股票方面来看,英国富时指数公司(FTSE)9月末宣布,2019年6月份将A股分阶段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近期外资加快流入这两个资产类别,显示出当前的进展,但如果资产配置与中国市场的经济规模相匹配,那么,当前外国投资者的中国资产持有量只是应有水平的一小部分。

今年9月份,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正式将中国A股纳入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分类为“次级新兴”;与此同时,MSCI于当月就将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0%展开相关咨询。11月6日,MSCI提升A股纳入因子的比重又有了最新消息:一是800亿美元(约为5500亿元人民币)新增资金静待入场;计划明年将中国内地股票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20%,可能会吸引逾800亿美元(约为5500亿元人民币)的新外国投资进入中国。二是外资流入A股市场资金量远超预期;MSCI亚太研究部指出,最初预计这将吸引660亿美元资金,但截至目前流入的资金量远高于预期,约15%至20%的资金流来自于追踪其指数的被动资金。

日前,在高盛2018年中国投资论坛期间,高盛亚洲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董事总经理刘劲津表示,目前比较看好A股,主要原因在于相对当前美股过高的估值,A股有更大机会获得长期回报;此外,随着MSCI纳入A股并快速计划提升比例至20%,高盛预计未来15个月将有900亿美元净流入A股,海外投资者对A股前景感到乐观。

刘劲津认为,当前A股估值PE不到10倍,为五年来的最低位,因此给予高配的推荐。从基本面来看,尽管未来1至2个季度中国GDP增长有一定压力,不过,到明年一、二季度左右GDP会稳定下来,也会给股市的回报带来稳定的宏观背景。

展望2019年,刘劲津表示看好A股市场互联网、科技、医药和消费主题的公司。投资策略方面,他认为短期内时间仍然比较困难,配置建议以防守为主,包括金融、电信、医药等板块;此外,也建议配置一些基建相关行业,这是未来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一大方向。

年内233位基金高管变动 16位新任总经理亮相

2018年11月13日和讯网

近日,A股市场的震荡行情还在持续。记者注意到,虽然A股市场行情不佳,但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依旧十分频繁。据证监会信息披露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共有83家基金公司的233位高管职务均发生变动,包括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副总经理等职位。

作为基金公司的掌舵人,基金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变动更加受市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有21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发生变更,22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变更,而在去年同期分别有14家和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职位变动。目前,排除代任职位的情况外,已经有16位新总经理和22位新董事长走马上任。

年内233位基金高管变动

基金高管的变更,在今年以来已经不是新鲜事,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共有83家基金公司的233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涉及到基金公司的高管职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位。

但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数量较之往年已经在慢慢下滑。记者根据证监会基金XBRL信息披露数据统计得知:在2017年全年,共有244位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在2016年全年,共有251位基金公司高管职位发生变动;在2015年,更是有318位基金公司高管职位变动。考虑到基金行业的不断壮大,近几年来,基金高管变动的比例呈现不断走低的趋势。

不过,今年以来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个核心职位的变动似乎比往年频繁。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有21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职务发生变更,22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变更,而在去年同期分别有14家和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职位变动。目前,排除代任职位的情况外,已经有16位新总经理和22位新董事长已经走马上任。

从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各家基金公司对于董事长及总经理离职的原因都比较避讳,在基金公告中多以“个人原因”标注。而从目前多位高管的去向来看:既有选择继续留在公募基金行业者,也有离开公募基金行业加入其它金融机构者。

高管“短期代任”不在少数

除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职外,基金公司督察长职位的变动也会对基金公司带来比较大影响。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共有26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职位发生变动,其中有23家基金公司已经迎来其新的督察长。目前,仍有3家基金公司的督察长一职仍由其总经理代任。记者致电其中一家基金公司获悉,该基金公司称已有合适的督察长人选,目前正在走公司的任职流程。

基金公司高管短期的代任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长期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势必会对基金公司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记者注意到,目前基金行业高管的来源主要有3种:首先是内部培养,基金公司从内部培养基金经理,资深的基金经理逐渐上升至高级管理人员;其次是来自同业,基金公司大多通过猎头公司从行业内其他公司“挖墙脚”;再者是从其他金融行业引入,具备复合背景的人才最为讨喜。

目前来看,出现高管变更的这些基金公司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层则相对稳定。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变更,大多伴随着股东的调任及其它工作安排。当然,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也有一些基金高管出于个人职业规划,转投其他金融企业,或是再拉一支队伍重新加入公募基金行业。

产品资讯

债券指基总规模近600亿 广发中债1-3募资超200亿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记者获悉,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昨天发行一天即结束募集,募资超200亿元。这是今年首募规模最大的固定收益类基金。截至目前,债券指数基金的总规模接近6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市场上共有39只债券指数基金(合并后计算),规模合计389亿元,若加上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则总规模接近600亿元;今年此前已成立的10只债券指数基金合计规模为205亿元,这相当于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昨天单日募集的规模。

今年债券市场表现良好,债券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加上广发1-3年国开债,今年共有5只债券指数基金初始发行份额在40亿份以上,其他4只为广发中债1-3年农发债、中银中债3-5年农发债、海富通上证10年地方债和南方1-3年国开债。而2017年全年无一只债券指数基金发行份额超过5亿。

收益率方面,截至11月9日,今年债券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达4.75%,下半年平均收益率为1.79%,远高于货币型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从单个产品来看,今年收益率总体较高的是金融债和国开债,其中,银华上证5年期国债C收益率达15%,广发、易方达7-10年国开债、建信中证政策性金融债8-10年和银华5年期金融债收益率均在8%~9%。

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债市场频频爆雷,导致机构投资者转向定制利率债指数产品,加上公募基金的分红免税效应,使得今年债券指数基金市场爆发。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开债和农发债指数基金获得投资者的热捧,与这两种债券独具特色的指数优势密切相关。这两种债券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比较稳定。此次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仅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债券回购以及银行存款,不投资于除政策性金融债以外的债券资产。

天风证券指出,国债与政策金融债同属于典型的利率债品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投资者结构上。国债由于特有的免税优势主要对自营类机构较有吸引力,整体仍以银行持有为主,广义基金类投资者目前持有占比仅在6%附近;而政策金融债方面,广义基金类投资者的持仓占比高达25%,如果考虑2014年以来广义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增量层面广义基金占比超过了一半,对政策金融债的定价影响就更大。

上海一家银行内部投资人士称,对于债券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流动性,指数化配置则可克服单个券流动性不足。随着养老基金等一些新的基金形式出现,债券型指数基金作为工具的产品功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在股市没有出现明显趋势之前,债券型指数基金还可能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

嗅觉敏锐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中短端国开债指数基金。Wind数据显示,目前还有3只债券指数基金正在发行或准备发行,包括博时中债1-3年政策金融债,南方中债3-5年农发债和海富通中高等级短融债券指数基金。

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机构投资者较认可债券指数基金,很多机构投资者本来已配置不少债券,中短期债券指数基金的推出更加方便其一揽子买入。从基本面来看,地产投资和出口增速下行,即使基建投资有所对冲,但整体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国开债中短端期限利差比较陡峭,尤其是在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中短端债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

公募ETF产品火热刷屏不足一个月 450亿资金借道入股市

2018年11月13日和讯网

公募基金的ETF产品再度站在了风口上。

进入四季度以来,ETF产品延续了其强势的资金能力,各路抄底资金也陆续入场,记者的朋友圈也被源源不断地“某某ETF今日规模增长X亿元”的消息刷屏。在公募基金市场上,ETF产品场内流通份额的变化最能直观地体现资金的净流入和净流出动向,所以ETF产品的规模也会在每天交易结束后更新。

记者注意到,进去第四季度以来,ETF产品的规模仍在持续不断扩张,按照每天的基金净值和场内流通份额增量测算,近一月已经有450亿元的资金借道ETF流入股市。同时,排除年内新成立的ETF产品外,公募基金市场上196只ETF产品中有119只产品的规模在近一月创下新高。

“聪明资金”借道ETF入市

超六成ETF规模创新高

近日,一向被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安创业板5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等ETF产品的总流通份额和总资产规模一次次刷新最高纪录:华安创业板50ETF站稳创业板ETF龙头的位置,其最新份额已达到215.63亿份;华夏上证50ETF的最新份额达到193.34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最新份额达到109.28亿份。

而这些纪录仍在不断被刷新。ETF产品规模暴增的背后,是A股市场长期在历史估值低位的徘徊,在此期间ETF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前来申购。排除年内新成立的ETF产品外,截至三季度末,拥有数据统计的196只ETF产品的场内流通份额总额已经由今年年初的2223.77亿份增至3688.74亿份,增长了1465亿份;三季度以来,这196只ETF产品的总流通份额再度增加450.3亿份,总流通份额已达到4139.04亿份。

从单只基金的流通份额来看,目前份额最高的3只ETF产品全部是货币型ETF产品:华宝现金添益A、银华交易货币A和建信现金添益H,其最新场内流通份额分别为1441.99亿份、675.43亿份和269.95亿份。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以来,这3只货币型ETF产品再度被大量的资金申购,其流通份额分别快速增加了86.13亿份、13.71亿份和15.17亿份。

记者注意到,目前基金市场上的ETF产品大多是跟踪国内主要指数的被动指数型基金。随着今年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也使得这些指数基金遭受了较大的净值回撤,排除货币基金及年内新成立的基金外,154只ETF产品在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9.82%。

其中,业绩表现最好的几只ETF产品是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型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和博时标普500ETF在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分别达到18.65%、17.72%和11.28%,而业绩最差的ETF产品在今年以来的基金净值已经下跌了39.09%。

资金借道ETF入市

近一个月金额高达450亿元

由于各ETF产品的基金净值不一样,按照ETF产品的流通份额和资产规模排名,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各路资金通过ETF产品流入股市,其最直观的体现便是ETF产品的资产规模变化:ETF产品的资产规模增加了多少,也就意味着有多少资金借道ETF成功入市。

近一个月时间,有超过六成的ETF产品的流通份额总额均创下了新高,为股市输送了多少资金呢?记者按照每天的基金净值和场内流通份额增量测算,通过公募基金市场上这196只ETF产品,已经吸引了450.3亿元资金前来净申购,这也就意味着,有450.3亿元的资金借道ETF产品进入股市。

排除货币型ETF产品外,吸金能力最强的ETF产品是华夏上证50ETF,该基金在近一个月吸引了88.38亿元的资金前来净申购。紧随其后的两只ETF是创业板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两只基金在近一个月以来分别吸引了45.19亿元和39.76亿元的资金。

另外,记者发现,随着创业板的估值重心下移,越来越多的资金已认可创业板的配置价值,投资者的“抄底”动作也已经在ETF基金的场内交易上有所体现:今年年初时,公募基金市场上创业板ETF场内流通份额总额仅38.23亿份,而到了11月9日,创业板ETF场内流通份额总额已经增加至403.49亿份,今年以来已经增加了9.55倍。

创业板ETF的两只“巨兽”——华安创业板50ETF和易方达创业板ETF,龙头地位不断巩固,规模仍在不断扩张,截11月9日,上述2只ETF产品的流通份额分别达到215.63亿份和158.99亿份,资产规模分别达到101.97亿元和229.99亿元,两只ETF产品的流通份额总额和资产规模总额均占目前所有创业板ETF产品份额总量的95%以上。

一批获“准生证”尚未发行基金面临逾期大限

2018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随着年末的到来,不少公募基金开始盘点规划新基金的发行状况和进展。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公募仍有多只“批而未发”基金面临6个月的逾期大限,从以往年度来看,今年面临的“去库存”总量并不大,但基金募集难度仍不容乐观。

多家公募“去库存”压力大

多家公募人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遇冷,部分在年初获批的基金至今未发,而在6个月发行大限来临前,不少公募表示“压力山大”。

北京一家小型公募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今年获批的基金中仍有5只基金待发。

“年初,我们预判股市可能继续有蓝筹行情,申报了几只大盘宽基指数基金,但获批后股市大跌,目前投资者情绪仍旧低迷,考虑到未来基金发行困难,公司可能会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保成立。”他说,“公司管理层想要尽快建立产品线,补齐短板,但在今年这样的股市行情中,勉强成立、找到帮忙资金的权益基金很快也沦为迷你基金,后续管理运作也很困难。”

北京另一家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告诉记者,她所在公司有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批而未发”,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找到适当的发行时机。

该人士透露,公司此前获批的多是二级债基、短债、纯债等固收类基金,在今年债牛行情中都顺利募集成功。“唯有1只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还没发行,因为今年股市太差了,即便发行募集也比较困难。不过,年底前也会到6个月大限,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发。”

募集难度仍不容乐观

据记者粗略统计,根据证监会11月2日最新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表,2014年至2018年,各年度成立的基金数分别为347只、824只、1152只、975只、782只新基金成立(今年新基金包含正在发行的基金),而同期获得批文的新基金分别为343只、1252只、1277只、730只、703只。

数据显示,近5年新成立的基金与获批基金数量分别为4080只、4305只,两者225只的差额大体就是目前“批而未发”基金总量,这相对2016年末统计数据已经大幅减少了569只,降幅高达71.66%。

事实上,在2016年末,监管层针对申报新基金做出规定,要求公募上报新基金产品需要同时上报“批而未发”的情况,并对产品库存较多的公募一度实施新产品的申报限制等监管措施。

华南某公募基金研究员认为,从数据看,监管层对“批而未发”基金的管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在过去两年监管层集中治理基金“批而未发”的现象后,“去库存”基金的成立数量一度井喷,2016年至2017年成立的新基金数量在千只左右。

他表示,自2014年基金产品实行注册制以来,基金发行数量和获批数量呈现井喷。一方面,基金管理人数量增多,各家公募都想尽快建立产品线,基金发行数量也会快速扩容;另一方面,基金行业仍存在“炒新”的陋习,募集新基金更容易做大规模,而存量绩优基金的持续营销相对弱化,基金公司以发新基金来扩大基金规模的方式长期没有改观。

“目前‘批而未发’的基金并不多,而且新基金到期的数量和比例应该也不是很高,预计不会出现前两年‘去库存’导致基金大批发行的现象。不过,如果大部分是权益类基金,从募集难度而言仍旧不容乐观。”该研究员称。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