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赴马医疗组组长谈马来西亚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已基本过去)

马来西亚一度是东南亚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的国家,但从3月18日开始施行的“行动限制令”使得该国的疫情形势在东盟十国中降至第四位。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李俊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马来西亚国内疫情虽有波动,但整体趋稳且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其主要任务依然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他对马来西亚的抗疫工作提出了包括扩大核酸筛查范围、延长行动限制令、引入“三道防线”做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推行健康码及做好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准备在内的六条建议。“我们对马来西亚在不远的将来结束疫情充满信心的。”他说。

一、多次与马方谈及扩大核酸筛查能力 据此前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派出的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于4月18日中午抵达吉隆坡,专家组由广东省卫健委选派,包括8名专家,覆盖院感管理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感染科、数据分析、病毒学和中医学等领域,部分专家还有赴湖北抗疫的工作经验。

李俊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家组与马方医疗机构重点交流的内容主要为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方案及经验,包括用药、对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的管理、对医护人员的防护、病毒检测以及可疑病人的筛查等。“此外,我国在复工复产方面的情况,以及用健康码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等做法,也是我们交流的内容。”他认为,马来西亚医疗系统的运作非常有章法,“我们在跟马方医务人员的交流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 据马来西亚当地媒体FreeMalaysiaToday报道,马来西亚卫生总监诺希山4月23日表示,马来西亚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80%以上为无症状及症状轻微患者。在回答为马方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提供了什么建议的问题时,李俊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我们在多次交流中谈到了扩大核酸筛查能力,因为这些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症状,不做核酸检查是查不出来的,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也是有传染风险的。”他说,目前马方已扩大了核酸筛查范围,单日检测能力已由原来的1.15万人次提升至27日的超过1.5万人次,希望将无症状感染者尽早筛查出来并进行有效管理。 李俊表示,专家组还向马方分享了治愈出院患者的复阳率等数据,以及我国对出院病人的管理方法。“对于出院的病人,虽然没有症状了,核酸检测也呈阴性了,但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核酸检测复阳的情况,因此我们采取出院后集中隔离两个星期,再对其进行核酸筛查的措施,并进行长期跟踪,以确保复阳病人核酸检测全部转阴。”

二、延长行动限制令对疫情管控非常有意义 截至4月27日,马来西亚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780例,在东盟国家中位列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之后的第四位。世卫组织曾在4月2日表示,马来西亚或在4月中旬迎来疫情高峰。李俊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马来西亚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可以说已经基本过去了。 “马来西亚疫情的整体情况在趋好。”他说,马来西亚在今年1月25日开始出现首例输入型病例,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都呈散发模式。但从3月10日以后,新增病例开始快速上涨并呈暴发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2月底在吉隆坡有一个大型的宗教集会。从3月10日开始,刚好是集会后的感染发病阶段,那段时间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最高达到了235例。” 李俊称,马来西亚政府从3月18日开始启动了全国性的行动限制令,大幅度降低居民的社交活动和社交范围。“通过采取一个月的限制措施,等我们医疗组抵达马来西亚的时候,该国的疫情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了。”他说,“从4月16日开始,马来西亚每天的确诊病例数已经降到了100例以下,虽然后来有所波动,但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且治愈人数已经超过了新发病例数,这说明限制令后疫情的整体控制情况是不错的。” 当地时间23日,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宣布,行动限制令将在4月28日之后再延长两周至5月12日。此前,马政府已经连续两次宣布延长行动限制令了。对于马政府的做法,李俊表示,在马来西亚疫情还没有真正达到我国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行动限制令的延长,对疫情管控是非常有意义的。

“传染病的流行无外乎三个条件,一是有传染源,二是有传播途径,三是有易感人群。通过采取行动限制令,可以把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管控起来。”他说,“居家不外出,就是对易感人群的最好保护。” 李俊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在管控过程中有很多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尤其是在社交距离的保持上。“我们专家组去交流,大家合照时全都要保持一米的距离;此外,他们一趟电梯只能上4个人,电梯间标记好每个人站的位置,这一点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他说,这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是主要任务,为遏制疫情提六条建议 李俊认为,目前对马方来说,主要任务还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管控好,马来西亚的疫情态势肯定将持续向好。“尽管现在每天的新增确诊人数有波动,但整体处在波动下降的趋势中。”他说。“我们对马来西亚在不远的将来结束疫情还是充满信心的。” 为了进一步遏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李俊为马来西亚的抗疫提出了以下六条建议: “第一是扩大核酸筛查范围,把‘危险分子’都找到,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他说,“对于查出来的患者,在治疗上可以按广东的做法,即‘四个集中(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治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资源。” 第二是继续延长行动限制令的时间,并根据此次延长期到期后的疫情走势决定是否继续延长。 第三,可借鉴中国守好“三道防线”的做法。李俊介绍称,第一道防线是各交通要道,第二道防线是医院,第三道防线是社区,目前马来西亚在包括车站、码头、机场、主要路口在内的交通要道上已经做到了有效管控,接下来对医院和社区的管控要持续加强。“三道防线的作用发挥出来后,对病人来说,该发现的不会漏掉,该治疗的也不会耽误。”他说。 李俊提出的第四条建议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增强治疗疗效。“现在在西药领域,还没有什么特效药。此外,中医药在马来西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大家都比较了解。”他说,可以把我国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用到马来西亚的抗疫工作中,这对该国疾病的治疗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五条建议是全面推行类似中国国内实行的健康码,作为行动限制令结束、人员开始流动后,了解跟踪人们健康状况的手段和方法。 最后,李俊还指出,根据当前马来西亚国内疫情的整体态势,建议对全国做好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复学的准备。“经济活动还是需要的,”他说,“上述几点措施如果能做好,就能够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有步骤、有区别地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相关推荐
  •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我援西非14国医疗队开展在线疫情防控培训
  • 中方一支医疗队已赴朝鲜?耿爽回应
李昕哲 本文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李昕哲_NA316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