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学期收费2000多,还得讨好老师……学校家委会竟成了“坑爹”平台?

“绑架”消费  一学期为表演买三套服装

零零散散收费2000多

......

不及时反映家长诉求

却成了讨好老师学校的平台

......

家委会乱象

"沟通桥梁"咋就变了味儿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

如今几乎各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本应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将家长的意见和诉求反馈给学校,把学校的“最新动向”转达给各位家长。

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是好的,的确一些家长委员会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收到不少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变形”“变味”的现象。

“绑架”消费

家委会的一些收费之举

更多是为了“撑面子”

嘟嘟嘟,10月30日晚刚回到家,林宁(化名)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不用看她也知道,这样高频率地响动,一定是幼儿园家长群里,又有什么要求了。

果然,她在家长群里看到了班级家长委员会会长果果妈妈的留言:万圣节要到了,明天李老师要教小朋友做南瓜灯,光看不做怎么行,我和幼儿园附近XX仓买商量过了,他们能帮小朋友购买小南瓜,和配有保护措施的水果雕刻专用刀,很安全儿童也可以用,一共30元,需要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

很快有家长委员会成员附和,

“想得真周到,支持”。

“这节动手实践课一定上得很有趣”。

“即使孩子在课堂上没做好,回到家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共度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

渐渐地,有了十几位小朋友报了名。林宁的女儿今年4岁,在一家公立幼儿园,女儿动手能力挺差,现在连系鞋带都不会,林宁根本不相信女儿能学会做南瓜灯,“李老师在班级群里只说了明天要教孩子做南瓜灯,并没有要求每个孩子必须准备南瓜和刻刀。可不报名,别的孩子一边看一边做,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傻看着吧!”虽然极不情愿,但林宁还是报了名。

不胜其扰

说起女儿幼儿园的班级家长委员会,林宁牢骚满腹。“我们是一家公立幼儿园,管理费和伙食费并不贵,可其实杂七杂八的收费却不少,而且多是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要大家自愿交的,让她不胜其扰。”

1

三月份,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去动物园郊游。结果家长委员会就建议说是孩子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要记录下孩子的美好时刻,请来了专职的录像师、摄影师一同出行,为了照出效果好看,小朋友每人买了统一运动服作为班服,活动结束后每个孩子收到了精美的影集和DVD,费用也不菲,每个孩子收了五百元钱

2

五月份,幼儿园举动运动会,家长委员会代表又做了高档的班牌、条幅、宣传板。运动会上有个班级展示环节,家长委员会成员里有四个孩子学过拉丁舞,他们建议老师表演拉丁舞,这四个孩子在前面领舞。“拉丁舞没有一两年的舞蹈基本功,根本学不会。可为了配合演出效果,全班孩子都买了拉丁舞服和舞鞋,为了这次运动会,林宁又交了300元。

3

“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班级排练了歌舞表演,根据需要又买了一身唐装。

“一学期下来,光服装就买了三套,各种活动零零散散的收费,加起来怎么也要2000多元。

‘家委会’更多是为了‘给班级老师争面子’而没有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甚至造成班级之间有攀比倾向,这些花费很多都是不必要的,‘家委会’事先并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他们定完了,买好了,最后才告诉大家交费,我真有种被绑架消费的感觉。”林宁无奈地说道。

影响生活

部分成员“搞内讧”

公共群其他家长饱受“信息轰炸”

家委会成立的初衷是代表家长履行好职责,可是如果家委会内部不统一,内讧起来则让家长们头痛不已。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去年换了新班主任。随之,班级家长的私群(没有老师参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那段时候,家委会的几名家长每天总是在晚上10点后发信息,这个家长群里有100多名家长,有的还是孩子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可这个家委会的家长不管别人休息不休息,就在群里发信息,什么不配合老师工作啦,不督促孩子学习啦之类的。更有甚者,还对个别家长进行责难。”陈女士觉得,家委会的个别家长俨然一副“班主任”的架势。

而且个别家委会家长会在有学校老师参与的另一个家长群里,百般讨好老师,什么“老师真伟大”、“老师太辛苦了”、“我孩子有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全家太荣幸了”之类的话总是刷屏一样地出现在那个群里。这样一来,家长间的误会和隔阂越来越大。

一段时间过后,家委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原因是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委会一部分家长觉得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应该换掉这个老师。而有些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在班级里则很“受宠”,就支持现任老师。在家委会内部,一部分支持现任老师,一部分想换掉现任老师,两伙家长对立了起来,并在家长群里出现了语言上的争执。

“那个时候,家委会有的家长一说批评其他家长的话,家委会里的反对派就站出来与他理论,有的时候,两派的语言甚至上升到了对骂的程度。

不管怎么样,这个家长群也是公共群呀,大半夜的互相责难,大家不休息啦?第二天大多数家长是要上班的,而且这个群有时会通知一些学校的事情,家长又不敢轻易调静音,个别家委会家长太不负责任了。”陈女士说,最后,家长们找到了学校,班里的家委会停止了活动。变成所有家长暂时轮流承担家委会工作。

“桥梁”角色缺失

变成讨好老师的平台

成了乱收费的挡箭牌

家长委员会,本应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将家长的意见和诉求反馈给学校,把学校的“最新动向”转达给各位家长。然而一些家长却没有反映家长意见、诉求,这是把这变成讨好老师学校的平台。    

杨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四,眼看着明年就要中考了,学校加了晚自习,各科老师免费为学生上课。

结果家长委员会不同意:“老师那么辛苦,怎么能免费呢”于是要求每人收了500元的补课费。

杨先生的爱人患有糖尿病,需要用药治疗,儿子上学,全家人就指着他开出租车的收入维持生活,每月多500元的支出,对他来说,真不是个小数目。好在,学校老师并没有收这笔补课费。

采访中,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家长委员会很积极,但并不是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评价,而是听命于学校,一些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貌似通过家委会决策,由此变得“合法”,但这些家委会却不代表家长的意见,甚至变味为乱收费的挡箭牌。

据了解,有关部门实行“一费制”后,不许学校乱收费,很多地方都是由家长委员会出面收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自己女儿上初中时,学校任课老师私下办补课班,又不好亲自出面,就暗示家委会组织收费,一个假期一名学生至少收上千元。而且这些钱也是先交到家长委员会手里,再由他们转交给老师,就算是投诉老师都没有真凭实据。

来源:生活报

|编审:吴瑶

|招商合作电话:0451—87997013

生活频道,向幸福出发!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rbshpd",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