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愤怒行为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一个 人必须学会控制愤怒的情绪。愤怒是人体中的心理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一位刚刚卸任不久的县委领导,在超市购物时因商品质量问题与营业员发生口角,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急救后虽保住一条命, 却落得个半身瘫痪不能言语,他用手指在床上向探望者写出四个字:“生不如死”, 实在令人扼腕唏噓。 无独有偶,一位刚退下来的工程师,因一件小事与小区保安发生争执,越吵越凶,诱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猝然离世。在他的追悼会上,大家谈起他的做人做事都很赞同,唯对他的爱发脾气不予苟同。大伙说,若是老兄心胸豁达点、少动怒,断不会生此悲剧! 人生在世,谁无喜怒哀乐?世界本身就充满矛盾,谁都会遇到令人气愤发怒的事。但发怒,无论从身心健康还是社会意义上讲,都是有百弊无一利。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堂上高悬“制怒”二字,说明这位民族英雄也有发怒的时候,但他深谙发怒的危害性,故而告诚自己时刻要“制怒”。 心理学认为,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 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中医认为,怒由气而生气和怒是“双胞胎”。怒伤肝,怒气会导致“血气耗,肝火旺”,后患无穷。发怒非但增强诱发心脏病的危险,且有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正所谓“百病生于气,养生需制怒”。愤怒是人体中的心理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可见愤怒对人的身心有百害无一利。 愤怒是人情绪中可怕的暴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人的感性远胜于理性。不能生气的人是懦夫,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愤怒行为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一个 人必须学会控制愤怒的情绪。 杰拉尔德完全被激怒了,他一把抓起电话机,把它狠狠地丢出了办公室。很自然,他的销售团队被他狂怒的反应吓坏了。杰拉尔德之所以会大动肝火,是因为他刚刚经历了一项改善他的团队管理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工作任务没有完成,这使杰拉尔德的情绪非常坏。 不幸的是,他又碰到这件事情,于是,积累下来的情绪就起爆发出来,以至于事情变得如此糟糕。 杰拉尔德明智地认识到,自己需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在一位顾问的指导帮助下,他辨别出触发他做出愤怒反应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过去偶发事件给他的积怨。他开始认识到,当他从总公司参加会议回来后,就一直处于最环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如果他能在会议以前,事实上是在发表意见以前,花几分钟的时间放松下自己, 他根本就不可能发火。 有了这个教训以后,他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者面对压力时,总是用10分钟的时间,到附近的公园走一走, 使自己平静下来。在参加会议时,如果他感觉到愤怒开始困扰自己,就立刻开始做深呼吸,或者通过把手压在臂部下面等方式来控制自己。 这些放松行为,最起码能够阻止他提出最冲动的反对意见,阻止他采取激愤的过激行为,比如夺门而出。在完全接受了控制自我情绪的观点以后,他逐渐掌握了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技巧。 一 般说来,愤怒基于责备。 一旦陷入责备的对抗中,愤怒就会立刻接踵而至,就像黑夜随白天那样自然。为了避免陷人这困境中,唯可能的是为它找到一条建设性的出路,而唯一的出路, 只有运用情绪智力才能实现。发怒是由内心的愤怒所产生,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是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怒,发怒总有原因和针对性。 一些引起发怒的原因在易怒者眼中是不可忍受的导火索,但另些人则认为大可不必为之动气。所以要控制愤怒,必须提高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评价, 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一个老板对下属发火,原因是下属工作失误。这位下属不敢对老板生气,回来对妻子乱发脾气。妻子没法,只好对儿子发脾气,儿子对猫发脾气。这一连串的行动中,只有老板对下属发脾气是有些缘由的,其他则都是无中生有。所以,在发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下,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这样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脾气不好的人喜欢自寻烦恼,没事找事,惹点祸来玩玩。 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谈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钢材的激怒情境进仁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学会制怒是让自己心态平和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情商较低的人才会不懂控制怒火,成为怒气伤害的对象。对于怒火要学会自我疏导,而非味克己忍让,只有让它用一个合适的渠道发泄才会不至伤人伤己。 情商的高低与人们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有莫大的关系,它将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有一句话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