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二十三):两个演员一台戏。
北洋三年的冬天,袁世凯的门生王揖唐给他带来一条喜讯,老袁的挚友徐世昌终于决定出山了。王揖唐亲赴青岛登门拜会徐世昌,这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继孙宝琦和段祺瑞之后,第三次劝驾徐世昌出山。这位翰林出身的前清遗老,作为晚清第一任东三省总督,镇守着清朝最后的退路,其后作为内阁协理大臣,在朝堂之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为袁世凯的亡清之志助力颇多,眼见着老袁将清廷取而代之,自然抹不开“耻食周粟”的面子问题,所以之前孙宝琦与段祺瑞两人磨破了嘴皮,徐世昌也不为所动,其实当局者迷,这只宦海的“水晶狐狸”早已看出袁世凯面对的是一局死棋,自然不愿意趟浑水。
其后,面对袁世凯掀起的复古逆流,恢复清朝的诸多举措,这一点开始与徐世昌的意向不谋而合。这位北洋元老开始借坡下驴,以给老朋友帮忙为名出山,姑且出来过渡,希望早觅替身,而且还不忘加上绝对不受北洋的俸禄。但是老袁心里很高兴,他过于了解这位老兄长的脾气,也给足了面子。先是将自己的遐瞩楼腾出来作为集体办公的场所,自己搬到了同一个院落里的春藕斋,以方便随时和徐世昌议事。不仅如此,在老袁的授意下,手下都必须称徐世昌为“老相国”,而且关于的俸禄的问题,更是直接从自己名下支取,这样徐世昌花得是自己老朋友的钱,也自然受之无愧的笑纳了。
但是,袁世凯的想法并不简单。请老朋友出山,可不是来同享荣华富贵的,而是看中了徐世昌在这一时期的利用价值。老袁与徐世昌其实都是久经宦海的演员,两个人搭台子唱戏,是因为老袁不想落下曹孟德的骂名,徐世昌就是很好的挡箭牌,掀起复古的逆流,是为了洪宪帝制铺平道路,而此时利用徐世昌的出山,可以很好地掩盖真实面目,而且在一群逊清遗老中还可以博得对旧朝“不能忘情”的美名。徐世昌也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为清廷再造玄黄的功绩,诱惑力十足。
随着徐世昌的走马上任,两个人的庙堂愿望落空。一位是议长李经羲,另一位就是一直以“新朝宰相”自居的杨度。徐世昌的“拜相”,复古的逆流也加快了倒车的速度,先是北洋文官呈送履历,必须开具清朝的旧官衔,老袁自己更是在端午节这天,戴上红顶花翎,以清廷“太傅”的身份,参加了逊位清廷的节宴。清朝宦海的陋习也开始再次出现,排场和称呼都恢复使用,地方官吏出入乘坐绿呢大轿,鸣锣开道中前呼后拥,垂辫的风气在事实上继续保留着,至于“私谥”也仍然存在。
最终,三次劝驾才请得动的徐世昌,果然手段老辣,出手不凡,与袁世凯的搭档过程中,不久就铺平了复古之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殊不知老袁觊觎的是自己坐上皇座,而徐世昌是念及旧情,想将清廷再次扶回皇座。虽然外在的客观环境需求是一样的,但是南辕北辙的目的所在,注定两个人会不欢而散,袁世凯作为第一流的宦海狩猎者,即使是徐世昌这样的“水晶狐狸”,也仍然难逃为其作嫁衣的命运,然而老袁也在雾里看花中,即将步入欲望的深渊,随着纵身一跃,世间再无袁项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