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梧桐保

异地就医报销一直是很多患病家属头痛的问题,偏偏中国是人口大国,从春节大迁移的行为来看,不少人为了挣钱选择了背井离乡,在异地生活。

但是,要知道,离开了户口所在地,一旦遇上异地就医的问题,就算是有新农合或者职工社保,报销问题都是件棘手的事,困扰着需要异地看病就医的人们。

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长期在异地居住,需要在异地就医报销的人员,让大家了解具体的医保报销流程。

长期在异地居住的就医人员,通常分为这三大类:

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

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比如王大爷退休前一直在城市工作,退休后想回到农村老家,或者王大爷想直接迁移到子女居住地。这种情况就需要办理异地安置手续,方便在居住地就医报销。

2、异地长期居住工作人员

在异地居住生活或者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要求的人群。比如之前在A城市参加社保,后来长期到B城市生活的人。这类人往往在老家办理了城乡居民医保,但是常年在外地打工,且没有职工社保的人员。

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

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指长期被派往外地办公、学习、出差的人员,常驻某城市办事处的人员。

比如在北京工作的小张,因长期在派往上海出差,这期间要是生病住院,担心就医报销问题,这种情况也可以提前办理下异地安置手续。

那么对于这三类人员,如何在异地就医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才能直接就医报销医疗住院费用呢?

需要在当地的医保局办理“异地安置就医备案”手续后,可以在异地就医正常结算报销。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安置”两字,这个主要针对的是长期在外地久居的人员。

异地就医结算程序怎么走?

先备案(参保地经办机构)-选定点(选择就医地定点医疗机构)-持卡到异地定点医院就医(持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保保障卡)

凡是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参保人员在选择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凭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未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回参保地报销。

异地报销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住院的资料包括:住院发票、疾病诊断证明书、入院和出院记录、费用总清单,凭本人的身份证、代领人身份证、银行存折或卡(急诊抢救报销需提交急诊抢救病历资料)前往街镇医保中心办理待遇支付手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