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前几天,导演刘家成在微博上贴出一张收视率截图,他执导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收视破2。配文是:“干干净净的,就破了2了。”在收视率造假成为行业毒瘤的当下,这条微博所昭告天下的,有创作者的骄傲,也有从业者的骨气。

  《正阳门下小女人》导演刘家成在微博上晒出该剧收视率

  对于《正阳门下小女人》的成功,记者其实不感到意外。去年同样是刘家成执导的《情满四合院》,相似的京味儿,相似的年代题材,在缺乏宣传的情况下得到许多媒体和观众的“自来水”式推荐叫好。老北京胡同里的那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在刘家成的镜头下,总能变得活色生香,荡气回肠,勾起几代观众对于时代变迁的共同记忆。

  从《铁齿铜牙纪晓岚》,到《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刘家成一直擅长把大时代的大事儿做成小人物的小事儿,平实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总能咂摸出旧故事和新滋味。连那些动荡年岁里的苦难,在他这儿,也成了寻常日子里的刺,不悲壮,却扎心。而《正阳门下小女人》不但把这种特质发挥到极致,更把一个传统女性独立与奋斗的一生讲述得激动人心。许多网友盛赞,比起那些古装IP的“玛丽苏”,《正阳门下小女人》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蒋雯丽塑造的徐慧真聪明坚韧,但并非是拥有金手指的“开挂”女主,她有被生活裹挟着走的时候,有被动的时候,从“要活下去”到“要活得更好”,心路历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刘家成认为“大女主”不代表万能,“她是被特殊事件和时代发展给推到前台来了,然后在一次次大风大浪面前站稳了。”在刘家成看来,“大女主”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去找。“当今社会环境,不允许女性不自强不自立,不然你可能很难生活下去。弱小的、完全依靠别人的女性,恰恰是个例。”

  “那么多独立女性在我们面前摆着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塑造个不能自立的,天天依靠男人的女性?这种戏我不会做。”

  除了“大女主”,《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对女性情谊的塑造也挺有意思:两个女人一生竞争,却也互相激励和扶持。没有低智的“撕×”“抢男人”戏码,把女性情谊中的格局和眼界表现得开阔了不少。这是刘家成一以贯之的创作观点,剧中所谓的反派,最后都有个和解或救赎的结局。“挽救一个人,比惩罚一个人更重要。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敌即友。”

  《正阳门下小女人》海报

  对于《正阳门下小女人》,也并非只有褒奖的声音。由倪大红、蒋雯丽等成熟演员出演,让这个跨度几十年的故事在表演上无可挑剔,但也让人物的青年阶段在外表上缺乏些说服力。用力过猛的磨皮让倪大红标志性的眼袋都消失无踪了,成了一大槽点。说到这儿,刘家成很是坦诚:“在这一点上,我完全赞同观众们的吐槽。”

  《正阳门下小女人》自开播以来,口碑一直不错,但因对倪大红、蒋雯丽等主要演员的过度“磨皮”,也遭到了一些观众的批评

  其实后期磨皮做了好几个版本,刘家成最满意的磨皮效果是“像大家拍照片微微美颜一下,不损失演员表演细节的”。然而,在后期卖剧阶段,他的意见并未被听取。“说起磨皮能勾起我一大堆情绪。”刘家成认为,不要觉得观众只喜欢“漂亮脸蛋儿”,观众喜欢的是真实性,表达是真实的,它就能打破地域和年代。“现在很多特别时尚,很多流量明星的剧,一个个惨败,例子就在那摆着。”

  “都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不是口号。深入生活,我就在生活中;扎根人民,我就是人民。”刘家成说自己喜欢坐地铁,喜欢逛菜市场,“你坐地铁,你在菜市场,每个生活的瞬间,可能都会给你一些感受,这种感受很有可能就融入到作品当中去了。”

  新作《芝麻胡同》,依然是一部“京味儿”作品,据刘家成说,以前做剧,多少还把那北京味收着点,这次是完全“放出来了”。剧本扎实,磨了四五年,演员请来了之前合作过的何冰,制作上更是超出以往规模。对这部戏,刘家成寄予厚望,“我觉得品质超过我以往的一些戏,比较自信地说,是我可能在制作上少有遗憾的戏。”

  刘家成导演,照片来自其同名微博

  【对话】

  按人物性格找角色

  澎湃新闻:倪大红和蒋雯丽这个组合挺新奇的,田海蓉也是挺久没看到她出演电视剧了。所以想听你谈谈选角?

  刘家成:我选演员的方式是,我就按人物的性格找。我了解人物性格,基本上我看完剧本后,我会分出一个很明确的角色类型,演员符合不符合我这个类型?比如说把这个角色归入青衣行的,比较知性的,那个角色花旦型的,比较调气氛的。然后按着这个去找,最后符合的类型可能有15个、20个演员,然后我们再精确地看他们最近的状态,看他的作品,最终看缘分。

  有的导演喜欢用有私人关系演员,我从来没有,我所有的剧,大家都知道,谁合适就用谁,包括原来合作得挺好的演员,我可能会首先想到他们,但如果你确实不如没合作过的某个演员合适,我肯定选那个最合适的。

  田海蓉饰演陈雪茹

  包括你说田海蓉,田海蓉确实这些年没怎么出来,但我们就定了她。一个是年龄段,她得跟蒋雯丽他们能搭上。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你身上还要有那种气质,要漂亮,但又不是年轻小女孩的漂亮,是一种成熟的美。我们慢慢缩小范围,后面觉得田海蓉外形气质合适,而且她还有经商的经历。我们就联系了,她看了本子很喜欢,又有档期,又特别配合。当时我们试妆时间提前,她已经订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她二话不说退机票,直接飞到北京试妆。这种合作的态度,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重点。如果说大家没有一个很好的合作态度,从前期包括到后期的配音,一百多天将近半年的时间合作,怎么相处?

  澎湃新闻:这种故事时间跨度几十年的,选角方面可能有几种操作方式:一是选相对年轻的演员,到了老年的时候再化老年妆;一种是用更成熟的演员,年轻时期化青年妆;还有一种就是每个时间段换演员。但你一直以来的作品里,都比较坚持,用更成熟的演员?

  刘家成:这三种方案,我都考虑到过。换演员在电视剧里,实际是特别忌讳的。尤其我们这个戏是一半一半,20岁到40岁的戏占一半,40岁到60岁占一半,1/2切开。我不能找一个演员,演一半了,观众完全都接受你了,突然换了一个人,两者之间融不到一块去,对吧?这是不可取的。电视剧中间没有断点,你打一字幕说五年后,观众实际上第二天就看到,尽量不要用两个人来演一个角色,除非这个角色两集就成熟了,就换人了,那可以。

  虽然49岁的蒋雯丽与53岁的倪大红是从年轻时期演起,但两人演技被一些观众称为“自带滤镜”,“甜炸了”

  如果找年轻演员来演,可能前几集是看着比较舒服。后面怎么办?徐慧真这个角色一出场不是个小姑娘,她出场就是妈妈,观众对你20多岁妈妈的要求,跟20多岁少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就要考虑轻重,哪个重?我找一年轻演员,你把前面撑住,后边戏真撑不住。老年状态是演不出来的,把妆即便化得再好,他心理形体各方面撑不住,那这个戏就整个塌了。我找一些有经验的老演员,他演年轻的时候,他也能找到那个气质,我们也会帮他用各种方法去找。假如说我拍一个就是北京年轻人,没有太大跨度的故事,我肯定找年轻演员,一定不会选中老年的演员,一定找符合年龄的。还有上面那句话:合适。

  澎湃新闻:所以磨皮那事,看你之前采访里说其实做了好几个版本,但最后播出没用你觉得相对满意的那版?

  刘家成:柔光做了三版,然后我定了第二版,第二版就稍微润色了一下,演员脸上的质感还有,表演的细节不会被淹没。最后电视台要求说,第三版都不够,还要加。所以他们做出一个第四版,在匆忙当中为了满足电视台做的,后来拿给我看,我说你开玩笑,这技术都不过关,坚决不能用。资方来劝我,说人家就要这个,我也很无奈,到了这个阶段,不是导演能控制的了。事隔几个月之后,我得到播出消息时,已经不是这家电视台了,变成北京、江苏了,我问这两家电视台对柔光有要求吗?他们说没有,我就说你们听我的,赶紧换回第二版。但这中间的环节,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播出版还是第四版,所以我对此事,也挺生气的。

  观众吐槽这个,我觉得我跟观众的态度是一样的。我看过度磨皮的时候,我都不忍心看,我就希望它赶紧过。所以这也是个教训,经过这事以后,我跟很多制作方都讲,就是灌输他们,后期上要精益求精,多听听导演的意见。导演的意见是最专家的意见,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最专家就是我们,我们在一线,我们天天在做作品,天天也触及到市场。你们相信那些谁谁的判断,有很多人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倪大红老师的“磨皮”,是最为观众诟病的,被称为“磨到没有眼袋”级别

  一个磨皮引出我一堆情绪来。我拍《情满四合院》的时候,演员定的何冰,还是拍北京风格,当时我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周围没一个人站在我的立场上,没一个人同意我的观点。后来把我给说急了,我说你们别废话了,我自己做制片人,砸了我也认了。最后是硬上,硬拍的,播出之后铺天盖地的全是赞扬声。一次研讨会上,何冰就在我边上,有一人在发言,慷慨激昂说这个戏当时他们给予了多少多少关注,戏多么多么好。何冰问我这人是谁,我说:这个人就是当初对我们戏持反对意见最强烈的人。何冰说:我才知道这人演戏演得这么好,比我都好。

  所以我说,有时候我们主观臆断里对观众的分析是错的,而且轻视了观众。老觉得年轻观众喜欢什么什么,年轻观众不喜欢什么什么。昨天一家媒体采访我,给我一数据:这个剧70%的观众是年轻人。所以说你们低估了年轻人,你们以为年轻人就看脑残剧。不是,年轻人也喜欢看有情怀的,有思想的,有感受的。年轻人喜欢真实性,你的表达是真实的,它能打破地域和年代。很多特别时尚的,很多流量明星的剧,一个个惨败,例子就在那摆着。

  我们做剧的时候,没有考虑说,我一定要给哪拨人看,我考虑的是真情实感,真实的生活,真诚的表达。大家都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不是口号。深入生活,我就在生活中;扎根人民,我就是人民。我平时就喜欢坐地铁。你别觉得比一般人好像多挣了点钱了,有点小名气了就如何如何了,你离不开大众。在生活当中,你坐地铁,你在菜市场,每个生活的瞬间,可能都会给你一些感受,这种感受很有可能就融入到作品当中去了。

  我判断剧本特别简单,这件事摆在那,我就问生活当中有可能发生吗?没有可能,那对不起,改。这是演绎。这个人说的话在生活当中不可能出现,这词就有问题;这件事生活当中不可能发生,这事就是虚假,那你就得给我改。所谓的现实主义创作,你先保证真实,然后再有章法地进行艺术提炼,节奏把控,这是艺术创作不可缺的。

  《正阳门下小女人》拍摄现场

  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女人能够扛住那些痛苦

  澎湃新闻:咱们再回到这个故事本身,很多人都说这部剧是“真·大女主剧”。你觉得“大女主”这三个字儿应该怎么理解?

  刘家成:我平时接触到的很多职场女性,都是非常自强自立。她们一定是在经济上、生活上能够独立的人。我见到的大多数女人,我觉得她们往往在生活中,比男人要坚强。女人的坚强是坚韧,韧性比男人好。男人有时候一件事两件事失败,就放弃了,女人反而是“我想做的,我非做成不可”。女人都有两面性,有小女人的一面,有大女人的一面。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女人能够扛住那些痛苦。我说得具体点,女人生孩子那个痛苦,任何一个男人试试,早就扛不住了,说白了,每个月女性生理上的折磨,男人体会不到,男人往往怕疼怕苦。

  所以那么多独立女性在我们面前摆着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塑造个不能自立的,天天依靠男人的女性?这种戏我不会做。生活中也有弱小的、完全依靠别人的女性,但那恰恰是个例。现在更多的女性是自强自立的,当今社会环境下,不允许女性不自强不自立,不然你可能很难生活下去,这是生活的真实。

  “你若无心我便休”,蒋雯丽饰演的徐慧真,对于婚姻的洒脱态度,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认可

  澎湃新闻:这个故事时间跨度特别长,经历了一些特殊时代。但整个故事对于社会变迁的表现是很温柔的,没有去突出时代里比较尖锐的问题,或者批判性的表达。当时是怎么考虑这样一种展现方式的?

  刘家成:如果我们把笔墨更多地放在历史背景上,可能人物就会断线,人物就变得次要了。我们主要是写生活、写人物、写情感,历史背景会按人物的年龄段带出来。但是因为就写一家人,笔墨就没有着眼于背景和群体。

  另外可能是,政治事件的方方面面,它影响的群体不一样,对每个地区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没想过多写政治和历史,而是写人物但没脱离开历史而已。

  澎湃新闻:行业内收视率造假的问题,被之前《娘道》那部戏提到台面上来说了。在你的工作经历中,对收视率造假这个事,有没有一些比较切身的体会?

  刘家成:确实好多年了,好多人都在说这个事,大家都在面对这个问题。但导演其实不太能碰到这一块,能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是制片人。我担任制片人就两部剧,一部是《情满四合院》,第二部是新剧《芝麻胡同》。反正在我做制片人的戏里,坚决没有这些事儿。就人家找我们,我也说你们就如实播,要真播得不好,我们也认了。《正阳门下小女人》播出,可能赶上了一个最好的节点,大家把这个说到台面上了,而且严加控制了。我希望未来能够坚持下去。那我们现在这剧播的,北京、江苏一直第一名、第二名。我问所有的人,我们这个戏是不是干干净净的收视率?他们说是的,绝对干干净净的。最终我觉得,还是用品质说话。

  何冰与刘家成再度合作,新剧《芝麻胡同》即将与观众见面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