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里的神仙妈妈麦子,也并非一味由着孩子自由散漫。一拖二带着两只神兽,光是吃喝拉撒都觉得可怕,章龄之还要陪孩子上网课、备课、给孩子上课,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

寒假超长待机,开学遥遥无期,每天都有被逼疯的家长解锁隐藏技能,连明星也不能放过。 比如:拿出9成台词功力给儿子辅导一年级语文作业的姚晨。

给女儿讲故事讲成rap的董子健。

看来,明星宅家带娃,比我们也轻松不了多少。 1 这阵子,两个明星家庭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一轮讨论。 父母都是演员,都是二娃家庭,孩子年龄相仿,宅家的状态却完全不同。 章龄之的老公是陈龙,《琅琊榜》里的“蒙大统领”,因为陈龙被隔离在外地剧组,保姆也回不来,章龄之要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儿子。 一拖二带着两只神兽,光是吃喝拉撒都觉得可怕,章龄之还要陪孩子上网课、备课、给孩子上课,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 世上最难的事,大概就是妈妈当老师,你认真上课,孩子却只把你当老妈子。 我的一个朋友就跟我吐槽—— 每次她跟儿子说:“来,老师给你上课了”,儿子就很认真又有些不屑地说:“你不是老师,你是妈妈。” 不过说实话,听着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 章龄之给儿子熟练地辅导英文口语,真的是很专业了。 总之,章龄之的日常,就是按住葫芦起了瓢,一天天忙到崩溃,分分钟气到爆炸。因为辅导孩子上课,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跌到了最后一名。 但是章龄之很坚定。 她说:“我不希望这段疫情当中结束,他们是没有收获的。” 妈妈的坚持没有白费,宅在家里的时间,孩子的功课有了进步,自己也很高兴。

2 另一个家庭的画风是这样的。 演员黄觉和妻子麦子带着一儿一女,他们拒绝了网课。 用黄觉的话说:“根本就别学习,就玩。” 黄觉说,这辈子都遇不上几次一家几口人相依为命的这种体验,所以“没必要管成绩,或者什么学习上进步一点退步一点,我觉得都无所谓。” 一开始8岁的儿子也是上网课的,因为网课内容是统一的,一学就要靠在电脑前一天,大人孩子都很累。麦子就调整了方式,把内容整理成适合儿子的内容,每天两三个小时就搞定,其余时间就用来学特长和玩。 一家四口的日常显然轻松快乐许多。 妈妈做披萨爸爸煎牛排、哥哥弹钢琴妹妹打碟跳芭蕾,上完课就是休闲时光,各自捧着手机平板玩自己的,母慈子孝,一派祥和。 3 两相对比,不出所料,很多人都羡慕麦子家的“神仙教育”。 可羡慕不代表能做到。 毕竟在“尊重孩子的选择”上,当过父母的都有发言权。 “每个妈妈都想当麦子,最后都成了章龄之。” 这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的感叹。 她也是二宝妈妈,老大即将小升初,老二眼看幼升小,寒假不开学,就要每天给孩子上课,备课要备两份,老大老二轮着上,每天在两个班级群里排队打卡。 复工后,她把父母接到家里看孩子做饭,给客厅安了了摄像头,专门用来监控大儿子写作业,孩子做着做着作业开始玩,她一通电话打回去,吼得办公室里震天响。 她是2.0版的章龄之。 摆在普通妈妈眼前的问题是,你不仅当不了神仙麦子,连手忙脚乱的章龄之可能都比不了。 一边羡慕着可以陪孩子长大的神仙父母,一边当着逼孩子长大的凡人爸妈,这才是大部分家长真实的日常。 4 黄磊的大女儿多多,最受关注的星二代之一,在媒体和大众的视线里长大,头发换了颜色都能引发一波讨论。 很多人羡慕黄磊的教育方式,尊重女儿的个性和喜好,充分民主自由。我也很喜欢黄磊一家,神仙爸妈、童话儿女,整个家庭仿佛一部现实版的偶像剧。 可喜欢归喜欢,黄磊家的教育方式,大多数普通家庭是很难复制的。 你只看见多多染发化妆打耳洞,没看见她8岁就翻译了3本英文小说、10岁给英文动画电影配音、带着妹妹去巴黎走秀、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交朋友。 她从小就会钢琴小提琴设计礼服写剧本,就读最好的国际学校,看看她厚厚的履历,只能感慨一句——明星的富养和我们所说的富养,真的不是一回事。

不需要依靠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孩子,当然可以个性张扬,肆意成长,更重视素质培养而不是如何在高考里多得几分。 有的孩子的人生只需要“顺势”,大部分孩子却在努力“逆袭”。 明星家庭的教育,能让人们学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和教育理念,但是没法用来作为行动指南。 毕竟大多数家庭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好好考试。 读书,不仅意味着机遇和机会,决定着分数和排名,也是他们可以走得更高、更远去看世界的路。 5 明星教育经常给大众的一种错觉,是自由、尊重、理解就能造就出最优秀的孩子。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我曾经写过郭晶晶当“虎妈”的故事。 已经是三个孩子妈妈的郭晶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 连爷爷霍震霆来看孙子,都要等孩子功课做完了再去跟爷爷玩,她说不希望孩子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必须培养出好的习惯。

霍震霆曾经感慨,孙子不到一岁就要去上幼儿班,大一些又被儿媳妇督促读书,觉得小小的年纪压力就这么大,自己的孙子竟然也要吃这样的苦。 霍震霆的感慨太好理解。 以霍家的地位和财力,霍家的孩子等于生在了罗马,在爷爷看来,这样小的年纪、这样的辛苦,并不是必须的。 但郭晶晶始终觉得,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必须好好读书、不懈地努力,哪怕你是霍震霆的孙子。 最怕比你有钱有机会的人比你还努力。 节目里的神仙妈妈麦子,也并非一味由着孩子自由散漫。 陪儿子上课,她也很认真专注,6岁的女儿练习芭蕾下叉疼哭了,她耐心地安抚了很久还是让她坚持完成。

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好,麦子的观点是:可以学会后再决定是不是继续,但不能在没有学会的时候就放弃。 看似温柔的妈妈也有坚定的信念。 所谓“无为”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有为”的孩子,那是因为外人看到的只有云淡风轻,却没看到背后的用心用力。 “如果你听了他的,你家孩子就真的在玩,他家的一个弹钢琴帅气得很,一个劈叉咔咔的。” 看了上面这条网友评论,简直哈哈哈哈哈。 6 《极限挑战》曾做过一期很“残酷”的节目。 上海一个学校的高三考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回答问题,每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就可以前进一步。 这六个问题全都关于父母。比如父母是否给你请过家教、让你学过特长、带你出国旅行、承诺送你出国留学,包括父母是否读过大学? 有的孩子一直在前进,有的走了两步停下,有的一步没有挪过。 六个问题过后,曾经一起出发的人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越靠前的起跑线上,人越少。 以脚下的起跑线为起点,每个孩子在发令枪响后奔向体育馆,只有前20个孩子才有资格进馆。 孩子们都拼尽了全力,但还是有人被留在了外面。 那期节目看哭了很多人。 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一场格外残酷也格外真实的比赛。 父母拼尽全力把你送到了他们可以送达的最远的地方,剩下的只有靠你自己。 可能目标之后的那个门,无法让所有人都通过,但他穿越了大门站在目的地的你,一定会感谢曾经拼尽全力奔跑不停的自己。 最近咱们公号的朋友经常不舍得打扰我,知道娃没开学,我宅在家里身兼数职:保姆、钢琴陪练、动画片陪看、助教……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鸡血妈妈。从孩子出生以来,一直在尊重他发展的基础上,给予他适当的引导。弯路是一定走过的,幸运的是总能在不断自我成长过程中进行修正。比如从3月份开始的听力系统启蒙,虽然只坚持了50天,孩子平均每天3小时+的输入,已经让他在家经常自主性说一长串英文。 咱们公号的朋友,有些也在跟喆同学一起进行听力输入,而且愿意进入专门的英文启蒙群一起进步,闫涵非常开心看着咱公号的朋友对娃的教育这么用心。群建好了,我会在公号告诉大家。 咱们今天先跟大家大概说一下自然拼读这个火了几年的东西,没深入了解时,大多数人相信机构所说“自然拼读是方便孩子背单词的”。 后来跟着孩子一起学英语,网课买了不少,学英语的出版物也买了不少,慢慢了解到自然拼读最核心的功能是“让孩子把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汇,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慢慢做到见词会读”。 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孩子来讲,想让二语达到母语国家孩子的水平,首先应该提升孩子的听力而不是很容易看到效果的“说、读、写”。“听”这一环节做好了,后面三个环节事半功倍;如果忽视了听力大量输入,越往后越事倍功半。 所以不管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零启蒙,都从视频、音频入手,提升孩子的听力水平吧。

PS:从2月18号的推送开始,咱们每篇推送都会有彩蛋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