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曾经让桃友们避之不及的桃胶,近期却摇身一变成了甜品中的名材料,还有了个美称叫做“桃花泪”。然而,对于种植桃树是为了产出桃子的我们来说,桃树流胶也确实是桃树在流泪。桃树流胶是一种高发的桃树真菌病害,不仅会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甚至枯死,还会大大降低桃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果肉硬化,失去口感;桃树不哭也不行了。

春季正是桃树流胶高发的季节。那么,桃树流胶到底是怎么回事?会导致桃树流胶的诱因有那些?有哪些防治方法?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各位桃友能够更加了解桃胶病,并为其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桃树流胶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桃树流胶是因为树体损伤或修剪过重、土壤粘重、通风透光不良等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的。后来在不断的研究下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叫做“桃囊孢菌”的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病害。

这种病菌会在较弱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可以理解为这种菌的卵,只是很小),借降雨或风力传播,通过枝条的伤口侵入。从5月到9月上旬,这种菌都能够侵染枝条,一般5-6月是感病高峰期,10月左右就没有生命力了。

病菌感染初期,病部肿胀并产生疣状小突起,之后会扩大成水泡状,上面分布着黑色小黑点。到5月份左右就会开裂,不断溢出淡黄色透明树胶,干燥后变成褐色的硬胶块。

以上就是关于桃树流胶的一些说明,相信大家都对这种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桃树在流胶前是有一些“预兆”的,各位桃友可以多仔细留意一下自家桃树,以便及时防治。

有哪些因素会加重桃树流胶的发生?

桃树流胶虽然是一种病害,但是也与我们的种植管理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人们一直将桃树流胶看做管理不当的结果。有一些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操作,往往是加重病害感染的诱因。根据长久的种植经验,老王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尽量避免。

1. 氮肥使用过多。过多的氮肥会使枝干皮层组织宽松、枝梢细弱徒长,造成表皮容易开裂流胶,幼果也极易溢胶。

2. 损伤或修剪过重。刚刚我们讲过,造成桃树流胶的病菌是通过枝条伤口传播的,修剪伤口太多,就会加重病菌的感染。

3. 冬季冻害。桃树大枝表皮冻裂破损时,来年春季树液流动,桃胶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伤口处流出。

4. 涝害。有些有经验的桃友可能会发现,下雨时桃树流胶会给更厉害。其实这是因为下雨时根系大量从土壤中吸水,引起枝、梢、果皮层急剧膨胀开裂、雨后就会大量溢胶。

5. 除此之外,桃树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会生产一种激素叫做“乙烯”,乙烯生产过多也会加重桃树流胶。而使桃树乙烯产量加大的因素有土壤粘重、栽植密度过大、生长素使用不当等。

桃树流胶有哪些防治方法?

在日常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有:

1. 首先要搞好排水、防涝等防护措施,这是防止流胶病发生的第一道防火墙;

2. 适度修剪。已留多年的大枝,切忌一次性疏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年疏除,以免一次性疏除留下大量伤口,使桃树产生应激反应,内部生理失调而产生大量流胶;

3. 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环境;盐碱地注意排盐,酸碱土壤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

预防措施:

从5月开始使用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使用3~4天,有不错的预防效果。交替使用上述农药更好。

治疗措施:

如果桃树已经有流胶现象,就要用刀刮净流胶再使用药剂涂抹。如果流胶部位已经变黑腐烂,就先刮净流胶,再刮净变黑和腐烂的组织。刮净后用刀划几道,用流胶病专用药100液或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毒涂抹。严重时,间隔7-10天再涂抹一次。

结语:

“桃胶”最近被誉为“平价燕窝”,传说营养价值丰富,可以补充胶原蛋白,所以被广泛用于甜汤炖煮之中。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营销策略,桃胶作为一种植物分泌物,和胶原蛋白也就只有“胶”字沾边了。而且能够食用的桃胶,也是需要特殊的培育和复杂的加工,并非我们普通桃树流胶就可轻易制得。因此,桃胶对桃农朋友们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一定不要舍不得这“桃花泪”,及时防治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