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五一”小长假,你选择了踏青游玩,还是逛街购物?“上海购物”的“五一成绩单”显示,不但市级商圈、购物中心成为“人气收割机”,首店首秀、夜间经济也为节日消费市场增添亮色。据上海市商务委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本市386家零售和餐饮企业五一节日四天(5月1日-4日,同期对比2018年4月29日-5月1日+5月2日)实现销售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5.5%。

市商务委表示,节日期间,青浦、虹口、普陀、黄浦、浦东、杨浦、静安、宝山、长宁、闵行、金山等区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购物中心、百货、奥特莱斯等业态都保持较好增长,长风大悦城、奕欧来奥特莱斯、龙湖天街、一百商业中心、佛罗伦萨小镇、兴业太古汇、周浦万达广场、五角场万达广场、合生汇、上海环球港、大丸百货等同比增长20%以上。

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节日期间消费金额排名前三的商圈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和陆家嘴,三者均为市级核心商圈。节日期间,外来游客消费次数高达278.3万人次,发生消费为43.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13.5%和15.7%,外来游客消费占全市发生消费比重达36.5%,较年初元旦提高6.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外来游客消费主要以“买买买”为主,“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消费板块中,购物消费金额占比高达82.0%,餐饮消费金额占比高达9.0%。外来游客消费人次以江苏、浙江两省最高,分别达到25.3%和12.4%。节日期间,外出游客消费次数为244.5万人次,发生消费为28.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4.3%和11.7%,外出游客消费目的地城市前三位分别为苏州、南京和杭州。

节日期间,应勇市长察看南京路和新天地,热切关心市民游客“买了哪些东西?购物体验怎样?”,并指出要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创新,把商业氛围搞得更浓,为市民游客增加更多可购、可玩、可体验的区域。申城的商圈商街商场也确实“文艺范”十足。2019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带来近百场的街头艺术表演,5月1日的开幕大巡游吸引近3万民市民游客前往,《巨熊出没》、《西装怪杰》、《盒子的戏》等精彩节目在广场上路演、在弄巷里穿行,与市民游客共舞同乐,也给消费者增添无限惊喜。2019“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迎来第六个年头,推出久光百货-静安公园-嘉里中心,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美琪大戏院,兴业太古汇-威海路等3条城市空间戏剧表演路线,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仙境梦游爱丽丝、即兴铜管派对等精彩纷呈的街头艺术表演。

节日期间,一大波首店、首秀也席卷申城,百年老字号梅陇镇酒家传承创新,推出首家熟食品牌店——“梅陇镇·橱窗”,受到消费者热捧;德国餐饮连锁品牌兰巴赫Lenbach全国首家旗舰店入驻白玉兰广场;全国首家《名侦探柯南》官方授权主题咖啡店限时开业,推出限定主题咖啡店周边,吸引“柯南迷”排队膜拜。英国创意艺术家LukeJerram发起的全球性公益钢琴活动“PlayMe,I’mYours”登陆兴业太古汇,20架颜值超高、色彩绚丽的钢琴在上海首秀;北海道大米、桃子汁饮料、西班牙黑猪肉等首届进口博览会展品组团现身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10余家“品牌直营店”首秀。

此外,夜间经济和特色小店也为节日消费市场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节日期间,金山嘴渔村渔家湾特色夜市在金山海滩漫天烟花中开幕,船上夜市、特色小吃、夜游渔村、海边民宿,为民俗旅游插上“夜间经济”的翅膀;青浦夏都小镇正在逐渐成为特色小店聚集地,推出“花满夏都”主题系列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