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山大量清退报刊亭或影响业者生计,回应称将调整 

广东佛山近日大范围清退报刊亭一事引发关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佛山市分公司回复新京报记者称,此前因资质问题清退报刊亭,现已调整清退报刊举措,将会与报刊亭经营者续签合同。

发通知要求报刊亭经营者清退

杨先生是一名残疾人。2017年3月,偶然间得知佛山扶持残疾人、下岗工人,对外开放报刊亭经营权的申请。

由于杨先生只有一只手臂,他便喊来表弟一起帮忙。除了平时卖一些报纸、杂志,他们还在报刊亭卖一些矿泉水、零食等。在获得公交、地铁公司授权后,杨先生经营的报刊亭又成为公交地铁卡的充值点。“临近公交地铁站的好地点,一个报刊亭一个月可以挣1万多元,我们去掉成本的话一个月挣三四千元。”杨先生觉得,因为自己做不了体力活,邮政公司每月只收取150元的租金,这样的收入对他来讲还算不错。

今年4月初,他经营的报刊亭外,被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佛山市城区分公司贴上通知,称因业务转型需要,公司决定5月1日起停止全区的报刊零售业务经营,“请各位报刊亭经营者于5月1日前到公司办理结业手续,做好尾货的清理工作。”

与杨先生有共同经历的还有在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上经营报刊亭的沈女士,她2015年从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手中转租过来报刊亭,“现在突然通知说要我们清退。”沈女士说,此前他卖报纸、杂志,每月可以卖两三千份,加上平时卖水和小零食,一个月经营额可达八九千元,净盈利三千多元。

有顾客对清退报刊亭表示不解,其中以老年人为主。据沈女士提供的一段视频中,有老人担心,看了几十年的报纸,会不会因为报刊亭被关无处购买。

邮政公司:因资质问题清退,已调整

4月28日,新京报记者将上述问题向中国邮政集团广东省分公司反映,工作人员表示清退报刊亭非全省统一要求,将介入处理。

当日下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佛山市分公司致电回复称,此前决定清退报刊亭是因为相关资质问题。他解释,虽各个报刊亭都有报刊杂志、饮料零食经营资质,但没有独立经营证件,均属于挂靠在公司的资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前去检查时,经营者无法拿出独立的资质证件。

上述工作人员称,因经营报刊亭的人员多为残疾人、下岗职工和老人,此前也接到许多市民致电,希望可以让报刊亭保留下来。但公司多次与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商,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案。“在具体方案没拿出前,会一直让这部分人经营报刊亭。”

今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佛山市分公司获悉,经过商讨,目前公司已调整清退报刊亭举措,不会拆除报刊亭,将与报刊亭经营者续签合同。同时,多名报刊经营者证实此说法。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