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中外情侣吵架,可能分别是这样的场景:

Jack对Mary说,“I`m so sorry,It`s all my fault...”

还没等到Jack的话说完,Mary可能就会说,“Honey,I konw that ...”

双方矛盾逐步走向缓和。

中国人,拒绝道歉

李强说,“我错了,我下次一定注意。”

同样还没等到男友说完,女友刘芳可能会以酸酸的口吻说,“现在说你错了,早干嘛去了,说!错哪了。还有下次?你敢!”双方还是持续保持对抗。

中国人,拒绝道歉

以上对话并不代表所有的情侣,但却是中外情侣之间吵架的典型情景。

情侣间对道歉的反应可以看出,我们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道歉。我们拒绝道歉,也拒绝别人的道歉。

就像某个电视剧的台词说的,“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中国人,拒绝道歉

1

不爱道歉的我们

国人是出了名的不爱道歉。

从我最熟悉的公共关系领域来说,国外公司遇到公关危机,可能第一时间就是出来道歉,在事情引发热议时,相关负责人往往还会引咎辞职(一般是职业经理人的情况)。

比如脸书前一段时间的“泄密门”,“剑桥分析”被指控公司非法获取了大量Facebook的用户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在美国大选中为特朗普服务。这件事情给Facebook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扎克伯格也适时站出来,在很多有影响力的报纸买下版面,刊登自己的道歉声明。

中国人,拒绝道歉

反观国内的企业家。

百度的Robin为什么就不能站出来勇敢的道个歉?

中国人,拒绝道歉

今年公关圈C位公司滴滴公司的创始人们也是一样。

中国人,拒绝道歉

接二连三的命案发生,滴滴创始人程维没有站出来说过什么。直到这一篇点名让其出来道歉的文章传遍朋友圈,加之顺风车事件持续上升的舆论压力,程维在最终出来发了道歉声明。

仅今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社长和建筑业巨头大林组社长就都因为舆论危机引咎辞职。

为什么国内这些公司的高层们不愿意道歉,可能大多数时候和人品无关,而是和道歉文化有关,我们只是不爱道歉,特别是以自己个人的名义来道歉。

面子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国内企业的创始人们往往会觉得在社会地位的加持下,维持自己的面子非常重要,遇到问题道歉有损自己的形象。

2

道歉很难被接受

一方面,不爱接受道歉确实可以算国民性格了。

前一段时间刚刚离世的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说,“西方人可以道歉,有效;中国人道歉是完全没有用,中国人是个不接受道歉的民族。”

另一个方面是媒体炒作。

比如遇到某些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情,宣扬仇恨和不理性的情绪比呼吁理性更容易传播,也更讨喜。贩卖情绪,挑起对立,这是许多媒体获取流量的不二法门。

所以很容易形成“抵制XX,XX滚出中国”之类的声浪。

前几天闹的沸沸扬扬的D&G风波,首先是D&G的创始人被爆料出来私下发布歧视华人的言论。国内声讨声立马翻天覆地,D&G大秀的模特们纷纷罢演。然后D&G立刻发了道歉声明,表示D&G创始人的社交账户可能被盗了,同时也请求国人的原谅。

中国人,拒绝道歉

但这个道歉显然没有用。迫于压力,D&G大秀取消了,然后D&G的两个创始人再次发布了视频版的道歉声明,在视频最后用汉语说了“对不起”。但是这个道歉内容还是被铺天盖地的谩骂声给覆盖了,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道歉没有诚意。

在我看来,民众的反应无关乎道歉本身。面对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情,道歉显然是不太有用的。

再举一个俞敏洪的例子。

俞敏洪因为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提到“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引发了网友们的舆论讨伐。俞先是在微博道歉,他的说法是他的表述有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但是这个说明并没有得到认可,俞敏洪之后又专门去到了全国妇联,专门向妇女同胞致歉。

我深刻认识到,前几天在某个论坛上针对女性的不当言论是极其错误的,反映了我性别观念上的问题,对女性不够尊重,没有认识到男女两性都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责任和义务。中国人,拒绝道歉中国人,拒绝道歉

显然俞敏洪一系列的道歉行为,没有得到大部分网友们的认可,或者说没有得到大部分媒体、自媒体的认可。

3

这是一道送命题?

这是一道送命题?

现状如此,这也给很多企业,也别是不了解国人情况的跨国公司带来了挑战。在中国开展业务,要注意不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情感,因为我们比较敏感,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不怎么接受道歉。

任正非要求华为的员工在西方要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学会理解,和西方做沟通,否则西方会认为我们在和他们搞对抗,从而竖起壁垒。

反过来,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理解中国的文化,理解我们大多数人的底线在哪,我们对待道歉是什么态度,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萨德事件过去了一年多,我们再来看看乐天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凄惨二字可以概括。据我的观察,仅在北京,大多数的乐天商场很多都停业了,开业的时候基本也是门可罗雀,这就是一个很反面的例子。

道理也很简单,在中国做生意,就要尊重中国人的想法,不管这种想法是不是符合你过往的经验。

或许你会反驳,如果按照道歉很难被接受的观点,是不是出现舆论危机就可以置之不理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可以把舆论中的国人看成是恋爱中的另一方。双方吵架,我道歉对方大概率也不会原谅我,但对方更渴望的是被重视。如果对方在愤怒之余,还感觉收到了轻视,这段恋爱关系/公关关系可能会彻底完蛋。

国人评价道歉,往往也不是看行为本身,而是看诚意,诚意够了,总会有一线生机。不要试图去狡辩,这样反而会成为舆论第二次传播的支点。

转自公众号有点自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