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国为民、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纪晓岚的形象,可又说回来,被称为“大清第一才子”的纪晓岚为什么却没有诗词流传呢?相反那些不是“第一才子”的文人墨客如随园主人袁枚等颇有一些传唱至今的名篇佳作?

首先这与清代整个的文学环境有关。我国文学的发展是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现知道我国最早的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民谣似的诗歌,描写了原始狩猎社会的故事,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如同小孩子写日记没什么不同,就是流水账似的记录了一场狩猎过程,但是这首诗歌用语非常简洁,也非常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这也便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形式,我国的是个也开始了漫长的走向巅峰的过程。最早的有民谣所形成的四言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选自《诗经 邶风 击鼓》)此时的诗歌已经为我国后续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浪漫和现实主义的色彩。到后来汉代的五言诗,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选自《孔雀东南飞》)、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选自曹丕《燕歌行》),从四言诗到七言诗,我国的诗歌的形式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外壳”。到六朝时候诗歌加入了韵律的特点,当时南朝的沈约提出了剔除写诗歌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的理论。到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初唐四杰、盛唐的李杜、中唐的韦应物、晚唐的小李杜,真是名家辈出,随便一首诗都如今都是家喻户晓。此后宋诗亦有杰出者但是难等比得上那种盛唐的诗歌气象,且宋代的诗歌都已经向宋词转变。到明代八股取士,思想禁锢,政治高压,诗歌大多是附庸前代,整个明代已经没有什么优秀的诗人作品,如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都只能当做派遣之作,不能放到文学史来看。到了清代,诗歌可以说已经没落,清代的诗歌没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宗宋,还是宗唐,也都为沿袭之作,少有性灵之作,写的大多平凡不同,纪晓岚身处于中国诗歌发展最没落的时期,又处于一个整个时代的诗人都处于平庸酬唱的环境,所谓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纪晓岚自然也不会有特别杰出的诗作在当时一鸣惊人。

其次纪晓岚历任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可谓是台阁重臣。在朝廷当官,其接触的自然是八股取士出来的文武百官,其生活无外乎文人雅会互相酬和,不可能像杜甫那样体察民间疾苦,也不可能像李白那样放荡于山水之间,“眼之所视,心之所触,言表于诗”,这样的环境下写出的诗歌也多是台阁体,就是歌颂太平、描绘燕乐的宫廷诗歌。另外清朝文字狱兴盛,尤其乾隆年间,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使得文人人人自危,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能满门抄斩,文人们谁还敢乱写诗歌?尤其是纪晓岚这样深知伴君如伴虎的聪明人,当然不肯随便写了,写之前得先摸摸脖子,得反复的衡量考虑避讳的事情,这样做势必也会影响诗歌的创作。还有一点,乾隆爷非常喜欢写诗,一生大概得写了一万多首诗歌,这些诗歌现在我们读起来基本上就是打油诗的性质,但是乾隆是九五之尊,写啥那都是“最棒滴!”,“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又如何,你能写得过皇上?所以纪晓岚的诗歌从这个方面来看也是不行的。不过最能体现纪晓岚才学的是对联

:四万里皇图 伊古以来 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 自今兹后 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个对联是纪晓岚在乾隆五十大寿上所献,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才学,这样的拍马屁的功夫也是登峰造极了。

再次明清的代表文学是小说,纪晓岚将心血都用在了他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本小说上,投入在《四库全书》编纂上,对于诗歌自身也没有那么重视。 《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共38万余字,二十四卷,全书分五大栏目,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清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这部将其一生心血都注入的作品也代表了清代文人的学术成就和方向。

吃的是下锅的米,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虽然纪晓岚没有为我们留下优秀的诗歌,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依然是宏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