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则对曹皇后的感情线,从初遇,到13、14集的摆定立场“我忍不住来看看娘娘”,到21、22集的张贵妃大闹福宁殿,翌日张茂则站在亭台水榭前,对曹皇后一番近乎于表白的剖析:“娘娘保持着中宫的雍容端庄和不可侵犯的威仪,倒让官家把心疼都给了那个,既会撒娇,又会撒泼,无半点皇家体面的女人。”有一条完整而逐渐深刻的逻辑线,让人非常有共情。张祖新的演技,江疏影的演技,在这4分钟的表现内,从眼角眉梢到肢体语言,可以说贡献了本剧最好的表演。
禁忌即戏眼,实在不怪编剧对他们的感情线如此刻画,用来铺垫梁怀吉和赵徽柔的感情,而是无论是电视剧、原著还是历史,张茂则、曹皇后都让人有无限脑补的空间。
先说历史。
《宋史》中记载并不多,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最靠近权力中枢的小黄门到皇城使的职场升迁史:
《宋史·宦者二》中记载:
张茂则,字平甫,开封人。初补小黄门,五迁至西头供奉官,干当内东门。禁庭夜有盗,茂则首登屋以入,既获贼,迁领御药院。
……仁宗不豫,中夜促召,茂则趋入扶卫,左右或欲掩宫门,茂则曰:“事无可虑, 何至使中外生疑耶?”
……上元夜,宫中火,督众即扑灭。诏曰:“宫禁不惊,帑藏如故,惟忠与力,予 固嘉之。”
“茂则性俭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数年不易。”
张茂则曾就职于御药院,为人谨慎,有贼人夜犯宫门,他抓到了贼人,有功升迁,此后开始了平步青云的一生。
张茂则揣测圣意,而且拿捏有度。关键的时候说得出话,深得皇帝信任。
张茂则为人朴素,口味清淡,衣服装饰不奢华,几十年保持了克制的本色,这个更是本事。不宠不娇,不卑不亢,说明此人格局很大。
在剧中,张茂则看人很准,比如对张贵妃的评价,一针见血,张贵妃就是这样的另类人物,注定在这深宫中活不久。官家弥补自己的成长缺憾,以及叛逆期来的太晚的代入补偿。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在某个地方实现,官家就是自己被束缚得太狠了,想在四方城里有个放纵任性的地方。
张茂则初遇曹皇后,那种突然被惊艳被击中的心情,后面带着一丝悸动的镇定,让人一刻入戏;
曹皇后但凡遇到委屈,张茂则总是第一时间前来陪伴,他说,“我忍不住来看看娘娘。”“臣自官家与娘娘大婚那夜,便觉得娘娘实为官家命定之妻。娘娘是官家命定的女子,命定的妻。”
曹皇后叫他平甫,把自己无处诉说的委屈全说与他听:“我只是他为国而娶的女人,而并非他的妻,他心中只认可苗娘子……”
曹皇后也说:“每次我狼狈的时候,都是平甫安慰陪伴,多谢你。”
张茂则把皇后掷向火盆的小木人还给她,曹皇后泣不成声。
无论是历史还是原著,曹皇后都算是个事业型的皇后,张茂则的付出与支持无疑是她极大地助力,
关于张茂则与皇后之间关系的猜测主要是来自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一段记载:
“庚申,诣内东门小殿问起居,上自禁中大呼而出,曰:“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语极纷错。宫人扶侍者皆随上而出,谓彦博等曰:“相公且为天子肆赦消灾。”彦博等退,始议降赦。茂则,内侍也,上素不之喜,闻上语即自缢,左右救解,不死。”
当时宋仁宗生了病,群臣按部就班前来问安,不料传出了北宋第一桩绯闻,就是皇帝跑出来,高喊一声说,“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一边胡言乱语一边乱跑。身旁的宫人内侍赶紧随着他一起出了宫门。守候在外的文彦博就得到了一句口谕:宰相啊,你得替我做主!
文彦博等人退出禁中,张茂则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是想要上吊自杀,未遂,被人救了下来。
奇怪的是张茂则只是被赶出宫门,到了别的地方任职,算是让皇帝眼不见心不烦。一直到48岁,张茂则官运亨通。
“甲午,葬仁宗神文圣武明孝皇帝于永昭陵。皇城使、果州团练使张茂则为内侍省押班。司马光、吕诲言:“祖宗旧制,内臣年未五十,不得为内侍省押班。茂则年方四十八。陛下践祚之初,尤宜谨守祖宗法度,以御左右之臣,示天下至公。若茂则果有才干可用,虽更留此阙二年,俟其年及,然后授之,又何晚也?臣恐茂则一开此例,内臣攀援求进者多,画一之法,从此隳坏,人人相效,不可禁止,不若正之于事初也。”
这一年,宋仁宗下葬到了永昭陵。张茂则立即被迁升为内侍省押班,司马光说他年纪太小没满50,不行!群臣一起不同意,要皇帝等2年再说。但后来仍然升迁,即便是宋英宗被司马光等一众名臣直言进谏,也没有阻拦此事的迹象,因为当时垂帘听政的,是从曹皇后当上了曹太后的这位仁宗正宫。
张茂则在皇城中,最后陪伴了曹太后16年,而自己是高寿,79岁才去世。
无论历史还是《孤城闭》的猜测,还是《清平乐》的情深不悔,曹皇后都算是个事业型的皇后,一直保护着文臣,尤其是苏轼。而张茂则的付出与支持无疑是曹皇后支撑帝国的极大地助力和安慰,尤其是少年时仁宗盛宠张贵妃一生挚爱的大背景下,张茂则对皇后隐忍而倾尽全力的付出就被衬托地更为可贵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