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体验课,相信我们很多的校长都不会陌生。吸引学生上门,试听体验,再转化是所有教培机构通用的营销办法。目前我们招生的所有学生,99%都是靠体验课程来报名的,那既然体验课程如此重要,如何上好体验课就是报名很关键点了。那么,到底什么是体验,消费者来体验什么?你做体验课,要从哪些方面去满足你的客户,也就是家长和学生?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专门花一些时间来讲一讲如何做好体验式营销。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家长过来,他们带孩子来体验课程,他们是在体验什么?他们最看重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要弄明白你的体验式营销是什么?

说到体验式营销,我们先来讲讲体验式营销的原理。其实,体验式营销的核心在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帮助他们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观念五个方面体验产品。其实,这种体验式营销的原理之下,性价比、合理性虽然也会注重,但更多的是设定消费者不是理性的消费者,而是理性和感性兼备的。

所以,在这种设定之下,消费者的感性意识非常重要,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体验,直接决定了他在体验过程中对产品的认可度,以及最终选择时是否会选择我们的课程和产品。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要弄明白你的课程产品是什么?

做教育的人,经常会说,我们做的产品是“黑箱产品”。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是“黑箱产品”呢?这个是和教育产品的特点有巨大关联的。大部分常规的市场流通产品,他的购买者和使用者都是一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分离性。而教育产品不一样,他的分离性很强,家长付费报名后,上课的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看的出来。那么请问,在考试成绩没有出来的时候,家长、学生对你认可的关键是什么?

你要做的核心是什么?各位校长,你们想到了吗?答案是情感,学生今天来你学校做体验,如果你能够做好情感营销,让家长和学生都感受到良好的情感认可,体验课就成功了。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体验课应该从哪些方面和时间段做好情感营销,具体的执行标准有哪些呢?

最近,我也让女儿去参加了一个体验课程,原计划是想让她感觉一下系统训练的,可是体验现场后,她回来告诉我,学校送了魔方给很多同学,她没有报名所以没有。还还说,看其他同学玩魔方感觉很好玩、很羡慕,当她这样告诉我时的时候,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在微信上报名了魔方课程。

同样,最近我们还去了一个学习音乐的课程现场,咨询顾问只顾着接待我,全程没有管过我女儿。其实,女儿去之前很兴高采烈地说要报名学吉他。可是,当她进入学校跟我听了咨询老师20多分钟的滔滔不绝的介绍后,发现接待老师根本没有理会她的感受,哪怕是给她一个友好的微笑,顿时瞬间便没有了学习的兴致。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于是,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学吉他了!“抓着我要走。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对我女儿说:”你要听话啊,你妈妈送你来报班,你要乖乖的学习才好啊。“这种口吻,表面上是站在了家长的口吻,但事实上是和孩子对抗了起来,毕竟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在第一次,就被一个陌生的老师教训要听话。

最终,女儿坚持要走,死活不进教室,这样一场体验把我们从A类客户变成了D类客户,毕竟学习这种事情,在刚开始没有任何信任度的基础上,不熟悉的老师是外人,熟悉的女儿是自己的,大多数家长当然不会为外人和自己人对抗起来,对吗?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要清楚,我们体验课最重要的客户对象是谁?我们在体验课程中,必须要重视并且服务好的对象是谁呢?

答案当然是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校长做体验课程,咨询流程很标准,话术也很优秀,可是为什么报名不达预期的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你没有针对学生做好足够的体验式营销。所以,当家长问到孩子:”今天上课怎么样?“孩子回答说:“不怎么样。”因为有这样一场对话,所以体验课程的转化就失败了。其实我想说,所有体验课程死掉的转化,都有这样一场对话。

哪些被做死掉的体验课是怎么发生的?

校长们,回忆一下,你的校区体验课,在你不知道的时空里,发生了多少这样的对话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