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迷路,这里是老徐电影,片慌就来这里,下期更精彩!

《雨人》——自闭症

年轻帅气的阿汤哥,让人眼前一亮的霍夫曼。故事简简单单,配乐大气,不刻意讨好,不哗众取宠,让人看起来十分舒服,让人感动在不知不觉中。

这部电影胜在,没有刻意去煽情,没有非得讲一个撕心裂肺冠冕堂皇的故事。就是一点点儿铺出来,节奏不紧不慢,最后哗一下摊平,大家都哭了。感动吗?感动。为什么感动?鬼知道。每个人都能找到不同的感动点,这才是这电影牛逼的地方。

《沉默的羔羊》——变态心理

推荐了好多次了,变态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有姿势的变态。

短短的十几分钟出场时间,安东尼•霍普金斯却把一个食人魔精神病学家汉尼拔博士演绎得优雅而又邪恶,骇人而又富有魅力。演技精湛,举手投足都是戏,不愧是奥斯卡影帝

《本能》——性与暴力

莎朗斯通当年真是风华绝代。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本片是当年国际影坛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影片表面是讲述一个变态杀人的惊险侦破故事,而实际是在描绘一种原始的性欲,一种狂野的激情。这种范霍文早期作品中已成型的结构在片中得到尽情发挥,取得了轰动效应。美国电影摄协会以片中血腥的暴力镜头、直露的性场面、吸毒场面和粗口将其定为R级。

《记忆碎片》——失忆症

个人认为剪辑手法存在炫技行为。

神奇的剪辑让故事内容呈现出了光怪陆离的多种路径,在记忆的初期,只需要烧掉两张照片,多加一个注脚,命运就会像一俩失去了刹车的悍马一样在历史的胡同里横冲直撞,莱纳在片刻清醒时的自问自答讨论存在感,需要多看几遍才理解。

《美国精神病人》——双重人格

外表光鲜的变态这么多、杀没杀过人其实并不重要。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切都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甚至到了反复强调名片印法和能否订到高级酒店位置的地步。人们也就在这样的虚荣和无谓中发了疯,拜金社会的沉沦总是需要一种解脱方式,就像在每日的精心男士保养中嗅到鲜血气味一般,是一出无药可医的悲剧。(贝尔极致的表演,我喜欢名片桥段)

《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不在压抑中恋爱就在压抑中变态,这类蛋疼扭曲又变态的伦理片真是法国电影永恒的主题。

被QJ时,钢琴教师像一具死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钢琴教师的变态,而是在一个男人的心中,一个女人的地位如何从女神沦落到娼妇、玩物的整个过程。这一点同《十诫》中的第6集异曲同工,但其实后者稍嫌做作,而《钢琴教师》则太现实。演员的表演入木三分。

《美丽心灵》——偏执型精神分裂

每个孤独的孩子其实都有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好朋友。你让我相信还真有感情这回事。

纳什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看的时候不够专注,这是部需要安静认真去看的影片,另现实中精神病始终是一个没有最终被解密的领域,治疗的药物对人的大脑损伤很严重,加速度痴呆和记忆衰退,包括影响性欲。他的爱人其实才是最伟大的。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意外结局+高智商+心理学片子,同类题材中的奠基之作!剧情无漏洞,逻辑严密,编剧将观众耍得团团转(多次悬念反转过瘾啊),交叉剪辑和平行叙事可圈可点,两位主角演技一流,除配乐一般外,这部电影还真没什么缺点。喜爱悬疑推理惊悚心理类电影的友友必看,另外看前切勿看任何影评和剧透!

《鬼影人》——犯罪心理学

首先我申明,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等看到贝瑞“疯”的时候我就猜到了故事的结局(恐怖片成精了自己)。不过这种早期的恐怖片,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朴实,自己独特的风格,很注重故事的张力和情节。PS:话说几个镜头着实吓了我一跳,胸口一直很堵。片尾曲好听,华丽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