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丝自媒体原创

刘冷丝|文

栏目|丝说2018高考系列之十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宝宝选择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继续复习,准备再次参加高考,这类宝宝常被称为高考复读生,这类考生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高考复读群体。

从宝宝们现在的心态来看,宝宝们对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对填报的学校也不是很满意,而人的这辈子上大学只有一次机会,高考却有多次机会,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呢?

略显稚嫩的00后宝宝们

2018年,00后大规模登上高考舞台的一年,因种种原因导致的不满意,这一群宝宝如何选择复读,将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复读的观念?

虽然有过多年的争论,但是,社会各界达成了共识:无论如何,应该支持各位宝宝复读。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大媒体就大大减少了对毛坦厂中学的曝光率,媒体舆论显得更为理性,表达了对这家“高考加工厂”,更严谨一点来说应该是“高复加工厂”的理解,取代批评之声的是理解和支持。

就客观而言,不同层次的高校向社会提供的高等教育在质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心理上会引导着高考宝宝去树立更高的期望值。不同的宝宝,往往会追求层次不同的高等教育机会,只要已经获得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层次没有达到宝宝的期望值,宝宝就有可能放弃这种就学的权利,宝宝们转而通过再次高考去竞争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

就主观来说,我国法律赋予了宝宝们这样做的权利。近年来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用人观念存在的偏差,更是从外部强化了高等教育质量差异性,这种导向作用使坚守自己高考目标的宝宝越来越多,如果第一次高考未能实现目标,就会通过复读再次参加高考,这是高分复读生产生的内在原因。

00后显得更加阳光和自信

高考本身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严重问题。比如,“地区性差异”与“一考定终身”是高考弊病的集中表现。高考作为当下的主流选拔机制,其制度压力在复读缺口下得以释放,复读给予宝宝们通过努力在个体层面对两大弊端进行可能的风险规避,这使得高考制度不致由于既有弊端的集中爆发而崩溃。因此,高考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复读最大的政策支持。

教育专家专门研究了高三应届生宝宝和复读生宝宝们的心理差异,他们发现:应届生宝宝与复读生宝宝的自我效能感总体良好,没有大的差异。

随着高校入学机会的不断增加,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大众都开始理性看待高考,高中毕业生宝宝们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姿态应对高考,即便部分人高考失利,他们也不会消极回避。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中获益,同样能增强对自我的认知,增加调控能力。

00后的高考格外引人注目

高三复读生宝宝认识到,高考复读是国家与社会对教育选择权的尊重,是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体现,这有利于他们减少因为复读而形成的社会性压力。简言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复读生宝宝们生理、心理、人际、学业的健康过渡,有助于宝宝们顺利度过学习生涯中的转折期和关键期,实现理想。

回到00后宝宝们的身上,看看他们的与众不同。

00后考生写下对中国精神的理解

00后宝宝是比过去其他代际群体更有个性的一代,他们对大学的选择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复读就是他们的重要选项之一。许多地方主流媒体采访过今年的高考宝宝,他们大多认为,是否选择复读完全服从于自己的内心,父母的影响有限,况且,父母对00后宝宝未来的就业和经济压力没有感觉那么重,他们更多地选择尊重和支持00后的选择,更多地是希望他们生活得更有新意和舒适。

因此,倾向于更加宽容的社会,应当支持00后宝宝们的各种选择,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也让们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大学,以及更好的大学人生!

敬告|本文在百家号首发,如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

个人原创拒绝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