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成家庄镇原党委书记陈秋平称,由于他未满足当地“黑老大”陈鸿志的诸多无理要求,遭到对方恶意报复,连家里祖坟都被挖,他被迫于2017年10月辞去镇党委书记一职。

陈秋平的诉求是,“希望组织上给我一个正式的工作安排”。

陈秋平的此番讲述再次使“黑老大”陈鸿志的黑恶事迹进入公众视野,更揭示了抗黑干部这个群体的生存处境和实际诉求。在扫黑除恶正在全国有力推进的大背景下,陈秋平的遭遇有很大的反思价值。

退伍兵成“黑老大”:打县委书记耳光,挖镇委书记祖坟...

陈鸿志照片

只手遮天

陈秋平和陈鸿志本是同村的发小,后来陈秋平出去上学,陈鸿志当兵、办企业。2016年4月陈秋平调任成家庄镇党委书记,工作管辖区包括陈鸿志的煤矿、洗煤厂。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再次交汇,擦出的“火花”却照出一片暗黑的景象。

政商之间原本是“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一般是“运动员”担心“裁判”不公正,外界则要担心“运动员”与“裁判”合谋。但是陈鸿志这个“运动员”太不寻常。

据陈秋平讲,他刚到任一个月,陈鸿志就打电话要求安排某人当镇人大主席。陈鸿志被陈秋平多次拒绝之后,开始了报复。报复手段包括抢陈秋平手机、操纵基层选举试图赶陈秋平下台、断陈秋平父母家里水电、挖陈秋平家祖坟,等等。

陈秋平毕竟是当地的“一把手”,竟然被欺辱至此,而这并不是个例。事出反常必有妖。可见当地生态扭曲、恶劣到了何种程度,更可以想象当地平头百姓那时过的是什么日子。

这里面有两个情节值得寻味:

一是,陈鸿志想让他的马仔、时任成家庄镇副镇长刘某成为“镇人大主任”,被陈秋平拒绝。搞笑的是,在换届的时候,刘某仍然更上一层楼,成功晋升副书记。但陈鸿志仍不满意,让陈秋平“滚蛋”。

二是,陈鸿志曾经当面打了柳林县原县委书记王宁一记耳光,因为他办事不力。

那名县委书记如今已经落马,但很明显,他还够不上“保护伞”的级别。因为办事不力被打耳光,那只能是马仔的角色。

就媒体报道的情节来看,陈鸿志在当地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他通过非法抢夺的方式,控制当地多家煤矿。既能打县委书记,又能影响舆论,要让一个镇党委书记“滚蛋”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退伍兵成“黑老大”:打县委书记耳光,挖镇委书记祖坟...

陈鸿志旗下的王家焉煤矿

“陈鸿志”们最大的恶,是对社会秩序的摧毁

“陈鸿志”们最大的恶是对社会秩序的摧毁,它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后遗症——那个被他逼迫辞职的镇党委书记,到现在都还没有安排好工作。相比于这种具体人事的影响,社会关系和秩序的恢复,就会更加漫长。

这名镇党委书记的遭遇告诉我们,重建基层社会的秩序,有多么困难。而这,也是这次“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意义所在。真正的扫黑,就是要揪出陈鸿志背后的保护伞,而不是张贴标语那么简单。

从去年开始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像陈鸿志这样典型的案例还不多见。这是标准的“黑恶势力“,称霸一方,无法无天。

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陈鸿志模式”,在山西有着一定代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山西的发展都依赖煤矿为代表的资源型企业,“煤老板”成为山西形象的一个代言者。

退伍兵成“黑老大”:打县委书记耳光,挖镇委书记祖坟...

陈鸿志旗下的煤炭大酒店,陈鸿志及集团高层管理人员曾长年居住于此。新京报记者卫潇雨摄

在法制不健全的时代,有些煤炭企业的发展注定充满血与泪。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矿难中的矿工,而较少聚焦处在食物链顶端的阶层。和现实中的陈鸿志相比,影视编剧的想象力就显得过于贫乏了。陈鸿志在公众面前是个文雅的慈善家,但其黑暗的一面或许又远超人们的想象。

扫黑除恶重要且迫切

陈秋平后来辞职、实名举报,是抱着“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了”的决心,其担当、勇气值得赞赏。最终如其所愿,陈鸿志于去年7月被捉拿归案。而透过这个案例,扫黑除恶的重要性、迫切性更是一览无余。

退伍兵成“黑老大”:打县委书记耳光,挖镇委书记祖坟...

2018年,吕梁市柳林县凌志集团董事长陈鸿志被警方刑事拘留。

某种意义上,陈鸿志算得上是穷“黑”极恶——他能直接让其权势触角伸到基层治理生态和人事任命中,顺他者昌、逆他者被扇耳光。他能制造某种“现实扭曲立场”,将红与黑、权与钱打通、连接。

所以说,扫黑除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打掉黑恶势力,更要打掉他们背后的保护伞;不仅要重拳出击,使犯罪分子接受法律制裁,更要修复地方生态,收拾世道人心。善待陈秋平这样有原则、有担当的“抗黑官员”,校准一方风气。

相关文章